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需要证明

(2014-12-23 14:43:57)
标签:

杂谈

圆润,这是KK给我的第一印象。这当然不是委婉地暗示KK是一只胖子。他是一只胖子!但不止于此。从他的整个面部轮廓来看,给人极舒服的观感。尤其是他的下巴长得极好,并非富态的圆润,这种弧度好像只有日本人这个品种里能够找到。从眼睛到鼻子,再到发质和发迹线,我觉得他不像汉人。那些历史的、个人经历的世事精炼为人生的智慧,沉淀在他眼角深深的鱼尾纹当中。他的眼神澄明,不是一种咄咄逼人、威严正经的眼神。遇上他在行的话题眼神发亮,他的眼睛里是有智慧的。那是一种不需要时刻摆弄聪明的智慧。

 

在饮食上,他是一个典型的吴越人。但凡他爱吃的蒸鱼、海鲜我也爱吃;但凡他爱吃的浓油赤酱我也爱吃;但凡他爱吃的牛排我也爱吃;但凡他爱吃的日料我也爱吃......如此想来,他还真是一个趣味广泛的吃货,只是不吃韩国料理。但是我的食谱要更广泛,涵盖了他的。面食与油辣的口味也是我极钟爱的。

 

和圆润的人在一起,共同的嗜好就是美食。

 

我们中国人认识一个人总是从吃饭开始。吃饭,是认识一个人的好办法。我格外欣赏会点菜的人。吃什么?不是简单的选择题。饭局上的人物、气氛都是点菜时综合考虑的因素。KK常常掩饰不住自夸的情结,他觉得自己最会点菜。经验证明,他的确会点菜,这不是吹出来的。点菜点得好,另一个关键是点招牌菜,好菜往往也是价格不菲的。在饭桌上的慷慨大方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点菜点得好并不依赖于全部点上贵的菜。点菜能够投其所好,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在饭桌上,面对美食的诱惑,很难抗拒。不懂得遮掩,眼神就会变得即贪婪又猥琐。有些人吃相并不好。我总以为,狼吞虎咽是糟践食物的。奇怪的是KK在场的饭局,从来只是我们吃,他在讲。那也就是遇到聊得来的朋友,论说要换了不熟的人,他只吃不说。沉默的时候特别沉闷,别人还以为他不高兴。滔滔不绝的时候,他就是个话痨。他勾画的雄伟计划可以把毫不相干的人也听得忍不住好奇心。

 

按说,会吃又会说的人一定是人精。

 

这个世界,能够把自己所在行业看透的人并不多。也许我这么说是出于我对那个行业的无知,抑或我对世事的无知。但是我拿奥地利经济学的理论去检验他说的每一句话,发现他在自己行业自己的角色上的确是一个天才。也可以这么说,他的行动是完全符合奥地利经济学对人之行为的公理以及企业家精神所描述的。

 

任何一个成功的案例都不可能被复制。这个道理如同任何一段历史上的K线都不能预测到未来的股票价格。这是由经济学定律所决定的。但成功的人总有一些共同的特质,这些特质符合企业家精神的定义。

 

我不介意我的朋友们读不读书,读多少书,懂多少理论。知识面和技术层面永远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去向乃至命运。我也不介意我的朋友们是否和我志同道合。我只相信,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根本动力在于价值观的趋近。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的人群可以有相近的价值观。能够走在一起的人有共同底线。在我们这些年龄层阶段的人,早已不再是年轻时候抱团取暖,意气用事。对方不经意间一个看法很可能就流露出背后不同的价值观。你进而思考,对方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人来,又人去。分分合合早已不再是通过吵得面红耳赤来决断。彼此间的拉近距离或者刻意疏远,都是不需要言语的,只需意会。这是成年人的优雅,成年人的含蓄,成年人所应表现的成熟。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也许你能隐藏得很好,一辈子都不会被人发现。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但大多数人不能克制,因此缺点时常地被暴露出来。KK是我见过缺点很少的人。无论从家庭背景还是学业来说,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我思考过很久,为什么人与人的差距那么大?这个差距无疑来自眼见的高低、心胸的宽厚与狭隘,而不是别的什么。当然他也有不少功利性的追求以及享乐主义的观念。这些或能刺激他欲望,勇于冒险,追求自我实现。这个勇于冒险、自我实现是讲究策略的,而不是无目的、无路径地横冲直撞。人能不能成功,与此有关——眼见、心胸、勇气、执着。恰如那份执着,KK无暇顾及别的事务。这就是他缺点少的原因。他不关心人际之间的八卦、不会动害人的心思。在自己要实现的梦想面前,他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他整个脑子都围绕着产品、行业转。这就是他“单纯”的原因。别人会认为,这是忙于工作而忽略所有人的罪大恶极之处。然而我并不这么看,反而觉得他活得“简单”。

 

我面对质疑的时候,总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在一些基础理论上的争辩,我有把握说我自己是对的。即便如此,KK也奉劝我不要争辩。因为我没有义务去证明自己正确。我开始怀疑,真理是不是越辩越明?当我们在争论中陷入情绪的漩涡,陷入骄傲和虚荣,即便我们是对的,我们在真理面前也失去了自我。把真理置换成我自己,最后成了为自己而辩。不要低估罪的影响力,也不要高估你自己的内控能力。十之八九的人最后沦为丧失理智的辩者,这里无关对错。对的人,丧失理智,情绪失控,乱骂人,一样是粗鄙不堪的,他不懂得谦卑。

 

最大的欣慰莫过于昨天一位教友对我说的:“你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你真的改变了很多。”本以为没多少人留意我,怎料我的行为他们都是看在眼里的。有些朋友是这样的,一直默默地关注我,在我最脆弱的时候给予莫大的鼓励。这样的友情,比外面吃吃喝喝混圈子的好太多了。

 

KK是真的很忙,但他不会让自己忙得像条狗。听起来,附庸风雅是一件俗不可耐的事。那些BOSS们不是在去学国学的路上,就是在去领会禅意的路上。我看不出这其中的奥秒何在。也许所谓的交际背景已经从会所转变为学所。KK学不进去,把事情在咖啡馆谈完也是一样的。因为积攒的人品够,他不需要去会所、学所混脸熟,批发人品。他不太像中国商人,倒挺像美式的实用主义。但并非说他因此不懂得中国做生意的惯用伎俩——官商勾结。“搞关系只要有钱,什么关系都能搞好。搞关系是最没有实力的。创业,就要拼实力,拼技术,拼战略。”这是我最认同的他的一个观点。

 

中国不缺有情怀的商人,也不缺有眼见、做长线规划的商人。因我国产权制度保护不够,整个制度环境下商人眼见短浅、做一锤子买卖的也不少。板子不能总打在商人身上,有时还要找找制度原因。但在这种环境下,不去搞官商勾结,对自己的策略和技术有信心的创业者难能可贵。在中国创业有多难?这个绞杀企业的畸形制度和政策环境,每一个创过业、在商界有经历的人都知道。

 

虽然KK不懂奥地利经济学,但他比我更能明白什么是市场。生存逼迫他了解市场,解决问题,满足需求。搞理论的总是滞后于实践者。但实践者未必明白什么是制度的原因,什么是经济规律的原因。KK总是大言不惭地自夸:“我可以去给MBA上课的。”教书和演讲不是一回事,演讲和说服客户也不是一回事。这自夸颇有点恬不知耻,我只能报以白眼。但总体来说,他不是一个不学无术、肤浅粗鄙、没有底线的中国商人。

 

我们需要敬畏市场,也需要敬畏那些在市场中凭实力搏击的创业者。

 

向所有遵守规则的创业者致敬!

by 荔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