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关于读与写,也是关于爱的

(2013-09-09 17:53:19)
标签:

情感

http://s15/mw690/644c270agx6CweSKbQW2e&690

文/刀劈三观荔枝

 

关于写,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生活的状态?写,就是思考的固化。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一下子钻到了我的心里。参照今天我的生活状态,无不是在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然而这样的读写过程,犹如一弯小溪,自心底里蜿蜒而出。那些溪水,来自我的灵魂和思想,我想这些水是灵动着的。

 

我也爱品读别人的作品,就像把自己也放到他的溪水里,有着不一样的清凉。每个人的视角都是与众不同,每个人的经验感受千差万别。所以我说,坚持写固然好,也要记得坚持读,坚持交友,那种灵魂上可以沟通的朋友。他们是朋友,也是精神的导师,挚情珍贵,引人向上,孜孜不倦。

 

在写的生活状态之前,我想谈谈写的能力。其实这样的生活状态是三年前开始的,所以我写的能力谈不上高超出众。三年间,也是最近一年半载地勤于读书写字,坚定地要走上这条道路。在此以前的我,身在迷茫之中,不知一生何去何从。我从小不爱读书,成绩也谈不上优秀。一次英文老师让全班默写单词,老师见我默写速度飞快,走来拿起我的默写本,怎料默写本下还夹垫着一个小本。被老师发现,翻开一看,是我自己瞎编乱造的小说。

 

学生时代我就是这样混日子的。后来跑单、外贸、加工厂、跟政府工程项目,应酬吃喝,应付人马,无形中自己也堕落得很干脆。金钱、权色交易、都在我手上经历过,世间的险恶,人性的丑陋,我不敢说见识全面了,但也不能说少。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为何年轻的时候在浙江沉沦了那么久?那儿有拼搏的民营企业老板,也有野心不小的官僚;那儿是最具活力的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也是民风彪悍全民暴发户的发源地。发生了很多故事,与我有关的,与我无关的,我亲眼见到的,我耳朵听来的。

 

现在时常回头去想,我是怎么开始那样一种堕落生活的。我每天关心的是饭局,是饭后的娱乐,是老板的脸色,是客户的算计,是异地生活的复杂人际,是如何寻求一个靠山,是未来还没有赚到的钱。我要不要有个家?我要不要过一种安定的生活?不是没想过,但在那些花红酒绿眼前,把安定的生活往后挪了挪。那总归是女人的归宿,以后再说吧,我还年轻,我甚至在那些刀光剑影中看不清未来。所以我着急什么?我就随着性子,向权力、金钱、虚伪、虚荣妥协了。

 

妥协了,但是内心不安。从小,我自知心中还有一段善根未泯,良心还时常会醒来。你一定觉得我这么说颇为不要脸,可我是认真的。我真的知道我是个善良的人。小时候,因为我老实就连表妹也欺负我,因为我沉默不语就连同学也欺负我。我一直是这样长大的。对于后来我能堕落成那样无边无际,连我自己都很震惊。可我一直是处于不安的,我做的每一件我认为有损公义的事,我都会在黑暗的夜晚转辗难眠。我知道每天过的是自欺欺人的日子,只有我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是多么不堪入目。有一阵子,我管自己叫“恶心的人”。在众人面前放纵、在街头撒泼、把男人喝趴下、挥霍如金,那种日子就好像没有尽头。异乡的生活呀,孤独的人在街头望着万家灯火,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空间。我逃回工厂的办公室,关着灯,坐在地毯上,在黑暗中默默地抽烟。走廊晃来晃去的一束光,惊扰了我的心神,为了不让保安产生误会,我钻进办公桌下的空隙,等待他们巡视过去。光束终于在一阵脚步中消失了,我的脸上滑下两颗咸涩的泪珠。

 

我觉得自己是被放逐的小孩。

 

那时候的我,主管一个部门,看上去彪悍的外表是唬人的,其实我远远没有成长为独立的人。回上海见老同学,我都可以把打掉的牙齿往肚子里吞。在任何人面前,我都不会示弱。我刻意把浙江的生活描述成富丽堂皇,令人艳羡的。丑陋的都不足以挂齿,泯灭人性的都被掩盖。

 

直到某一天,我得知我在我所谓的“靠山”眼里不过是个奴才和工具,我才幡然醒悟。我是虚伪的,有所保留的,那么他也一定是如此。这么简单的道理,我竟然没有想起。人和人有过信赖吗?我问了问我自己,摇摇头,所以我也不恨他。人和人的关系,就这样轰然倒塌。我没有做一个了断,甚至连个招呼都没有打,买了机票飞回上海。

 

那段岁月就是在一阵仓促的赶路中结束。

 

被放逐的那片叶子漂流到一块礁石前,止步不前。

 

我想写日记。我觉得自己仿佛做了个梦。太虚幻了,梦后是一片荒凉。我都不知道来到哪儿,要往哪里去。所以我就写日记,写写那个梦,又写写现在的自己,我找找看哪个到底是真实的我。我是这样来到豆瓣的。

 

后来,我在豆瓣上发现一片海洋,是一片书海。犹记得儿时八、九岁,整天泡在母亲单位图书馆里的味道真好。那是书本油墨的独特香味,仔细闻闻,都能闻到被偶尔出现的书虫啃咬过的细微碎粒。陈旧的图书上蓝色硬板封面,真是令人印象深刻。一个同事问我母亲:“哟,你女儿借的都是外国文学,她现在这么小,看的懂吗?”我母亲笑,看了我一眼,对那人说:“让她去吧。看什么都行。”

 

我记得我阅读的第一本外国文学的大概情节,一个中年男人与一个女人的外遇故事。那男人在厕所炮制着恶臭,似乎我都能闻到。他一定是个坏极了的男人,要不怎么作者连他上厕所都写?还有一些印象,男人把女人身上的什么比作了圣杯。圣杯是什么?我不知道,那时候的我,怎么可能知道,我连十字架都没听说过呢。可是那个比喻,我仿佛不点自通。当时没有诧然,如今想来,被深深震撼。我是怎么会有这样的理解力的?

 

我每次写,都能经验到奇妙的感觉。

 

在豆瓣写多了,也有人看。不知不觉地熟稔起来,相谈甚欢。有那么二三位特别的朋友,之所以特别,是他们身上读书人恪守的品质。如果我们是一无所知的,我们就必须读书;如果我们读书,我们就越发感觉到自身的无知。这份谦逊,就像我母亲玩弄的毛线钩子,钩破了我的虚荣外表。剩余的,我借助一本本地阅读,逐渐拆除。就算我再也编织不起华丽的蕾丝花幔,那么拥有一块平平整整坚固牢靠的棉布也很不错。

 

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哲学、编辑、写专栏、出书,那都是近两年的事。有人问我:“荔枝啊,你看的书不少,你的文章我都看了,挺欣赏的。你学的什么专业?”我也只能笑笑,不知如何应答。

 

专业真的很重要吗?也许吧。但对我来说,那不是最重要的读写能力。知识的殿堂,哪怕是对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也是开放的。领会知识的途径有多种,除了能读能写,人还有心灵。智慧也不仅仅局限于书籍当中,待人接物、感同身受的能力,也会在生活经验里有所增长。对正义的理解,对真理的辨别,有些人仅靠良心和直觉就能做到。我想,每个人身上都有这种神奇的能力。它是那么微妙而普遍地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以至于经常被人忽略。我们忽略它,也就忽略了我们自身。把这善良能力找回来,需要我们向自己的内在去寻求。而我所做的,也正是这样的事。

 

找回来,内心才丰满。我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周身有温暖的光。

 

我也爱着我的朋友,我的几个精神导师,我遇见的一些人。

 

与他们纯真质朴、维系一生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