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高铁从肇庆东到贵阳,不过3小时左右,在友人的带领下,驱车100多公里,来到黔南州平塘县,参观我国自主研发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这也是世界上最为先进,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被视为“大国重器,中国天眼”。
汽车来到游客中心,买了票,然后走到前方另一栋楼,把手机等电子设备放在储物柜里,就连计步器也不能带进去。
检了票,登上景区专门大巴,然后经过山里的乡村,公路不宽,却平整。上山后,来到景区半山腰,下车后,有两种走法,一种是坐车继续上山,第二是徒步。由于不能带手机,没有带零钱,坐不了车,只好选择徒步登山。沿着上山的栈道,约莫走了200多米,到了山顶观光台。
射电望远镜,就在一个四面悬崖陡壁的山窝里,像一个巨大的锅,镶嵌在天然形成的山窝中。这地方山峰如削,这直径500米口径的大锅放下去,刚刚好,真是天造地设。据说选择怎么一个地方,是花了不少时间的。
2002年,贵州工业大学宋建波博士介绍,首先从地图上排除不适合的地方,然后找到一万个窝,在地图上一个一个找,终于找到现在这个地方。2003年,在备选的734个窝中进一步选出82个,然后对这些地方一个个找,最后才找到这里。
由于不能进里面参观,只能在瞭望台从上到下观望,天眼的四周,有五根铁塔,用链条拴住“大锅”中心的核心设备,四周峭壁下有公路连接。据介绍,这个地方地下渗水性强,不会积水,这也是为什么选择在这里的原因。天眼的建造,凝聚着科学家的智慧和心血,如天文学家南仁东,他是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1994年回国后,就致力于天眼,为了选址拄着竹竿几乎走遍贵州洼地,在天眼建好的次年,也就是2017年,南仁东逝世,可谓鞠躬尽瘁。
射电望远镜的建成,具有科考气象和国防等,都有重要意义。
参观完景区,看了介绍,接着就是下山,虽说参观看起来很简单,但中国天眼的形象,一直留在脑子里,几乎一说天眼,就会浮现在脑中,挥之不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