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信力再禁不起“半夜鸡叫”的折腾了

(2014-05-05 15:46:50)
标签:

杂谈

    这段时间南京要限牌的说法,传得沸沸扬扬。虽然此前南京交管局也发布了辟谣声明,但由于杭州等城市之前出现过“先辟谣,后限牌”,让不少市民的心依旧悬着。对此,江苏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克希表示,“杭州出现一夜限牌的事情,南京绝对不可能发生,全江苏也绝对不可能发生。”(5月4日《扬子晚报》)

    “五一”期间,南京“连夜限牌”的传闻一度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其实,从新闻报道中所梳理的信息来看,这一传闻有着相当大无中生有的成分,政府也及时出来辟谣,但奈何百姓就是不信。前有广州、天津“半夜鸡叫”式的政策发布打底,后有杭州先辟谣后限牌的坏榜样坐镇,想让百姓相信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更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在限牌上曾明确表示是吸收了广州、天津的所谓“经验”。如此一来,在百姓心目中南京也不是没有可能再度上演杭州的“经验”。南京市民的这种思维,最能说明的问题就是,此前的连夜限牌已经在极大程度上透支了政府的公信力,所以政府的信息发布才会在毫无依据的谣言面前毫无招架之力。尽管南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他也必须为其他地方所透支的公信力买单。

    “半夜鸡叫”带来的公信力透支,将南京政府推到了十分尴尬的境地。“权威发布”的权威性受到破坏,辟谣越辟越不信。这时政府部门没有再度发声,而是由人大法制部门出来发声,铮铮法言,掷地有声,力挽狂澜,重塑公信,政府被解围,百姓可心安。

    法治是个好东西,这是一个被重复多遍的道理,南京的做法为我们再度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事例。当法律成为了一场公共危机的最后防线,让人们开始念起了法治的好。相信不管是南京的政府部门还是南京市民都会庆幸当初在法律中有这样一个明确的规定,而作为旁观者的公众则更希望类似于南京的规定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推广。

    南京的规定确实十分有必要推广,但这并不是因为这一做法有多么突出的先进性,事实上,对于限牌这种明显涉及民生的政策,必须经过公示和经过公众认可本就是一种底线性的规定。真正的问题是,为何这样底线性的规定有那么多城市都做不到?为何那么多城市“学坏不学好”将“半夜鸡叫”当成了先进经验?

    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南京地方法规健全带来的庆幸,通过南京这场风波来评估此前的限牌城市为公信力带来的破坏显得更为迫切。每次“半夜鸡叫”式的限牌之后,公众舆论都指出这将极大地破坏政府公信力,但这却丝毫没能阻挡后来者的脚步。如今在南京的风波中,公信力透支的结果得到了鲜活的演绎。

    试问,如果恰好这场风波没有发生在南京,而是一个没有类似规定的城市,最终又将怎样收场?是的,南京在地方立法上相关规定以及法治化思维应该被迅速推广,更多是因为如今的公信力再禁不起“半夜鸡叫”的折腾了。■刘兴伟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