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我们还能信任你吗?
(2011-08-02 08:23:21)
标签:
故宫文物故宫博物院国宝调查杂谈 |
分类: 不墨迹能死 |
故宫博物院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宋代珍贵哥窑瓷器破损成6瓣。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娄玮否认瞒报,称自行设定一个月的调查时限,最后断定是人为操作失误。收藏专家马未都称修复后不可能完全恢复原貌。(8月1日《扬子晚报》)
故宫方面做出这样的回应已经没什么值得惊诧的了,连偌大个错字都能搬出“撼泰山易,撼解放军难”狡辩的故宫,做出什么样的回应都不值得人们太过惊诧。目前为止我们连损坏后的文物的照片都没看到一张,故宫方面说能修复,自然是别管公众信不信,反正故宫自己信了。但要说根据法律规定2小时内就应上报的事故,拖了20多天还不是瞒报,那可真是又闹出笑话了。故宫居然还自行设定了一个月的调查时限,真搞不清到底谁给了你自行设定调查时限的资格!
事到如今,我们固然可以质疑故宫的强词夺理,也可以质疑故宫的物品管理制度,但我们真正担心的是故宫还能否担得起民众对它的信任。一个人将自己珍视的物品托付其他人保管是一种莫大的信任,不但要考虑保管者会不会据为己有,还要考虑保管者有没有看管的能力,会不会造成物品的丢失或损坏。
即便是之于普通人而言,这也算是最朴素的想法了。然而,故宫所珍藏的却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瑰宝,故宫作为国宝的守护人,我们要求他们是诚实的、尽责、有能力去保护文物的,甚至希望他们是这个国度中最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群人,这不该算是什么非分的要求吧?
然而,故宫接二连三爆出的丑闻,令人怀疑故宫是否连最基本的看护职责都难以尽到。在故宫失窃事件中,公众普遍质疑故宫的安保系统,而真正令人忧心的细节在于,故宫内部安全防范人员存在年龄过大、人员培训不够的情况。最初发现盗贼踪迹的夜巡人员近60岁,无论体力还是反应都很难与不到30岁的盗贼相提并论。
同样,在民众为国宝级别的文物损坏而惋惜的同时,另外一个被报道的细节更令人担忧。有媒体援引知情者说法称故宫“真正搞科研的人流失很严重,我听说去年保卫方面的一个中层干部因为希望清闲一些,居然搞关系调到了科研部门,而这人对科研其实根本不懂。”
北京故宫先是文物被盗,后来锦旗上写了错字,这回干脆自己把文物搞坏了,如此事故频发,公众自然有理由发出质问,这是一群何其没有文化的人,在看管着中华民族最有文化的遗物?我们无法强求守护国宝的一定要是“国宝级”的人物,但至少看管者的能力与品德应与之相配。无论如何,文化的事情必须由文化人来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