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穿冲锋衣“统一形象”是败坏形象
(2011-01-28 11:09:00)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不墨迹能死 |
南京市住建委的下属部门安全鉴定处给工作人员配发价值近3000元的冲锋衣(一种户外运动的着装,在登山攀岩时穿着可以起到御寒保暖的作用)作为工作服,当事部门称此举是为了“统一形象”,已经通过上级部门审批,并且有专项资金。(1月27日《扬子晚报》)
新闻后的短评称,更多要考量的可能不是“划不划算”的问题,而是“需不需要”、“值不值得”的问题。其实,“需不需要”、“值不值得”同样不是问题,好衣服谁都“需要”,如果不用自己掏腰包谁都会觉得“值得”。问题在于不能仅仅因为公务员的一个“需要”,就大手大脚地花钱。
尽管发票的抬头上写着一个企业的名字,但当事单位却坚持声称“处里安排了专项资金,也经过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是在审批通过以后才购买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可是给这个冲锋衣又穿了一层政府采购的外衣。
如果真如他们所说,这项采购是有专项资金并且经过了审批,那问题可就大了。百姓从没听过的这个专项资金是从哪冒出来的?这是个什么专项资金呢?它的名字是叫“给南京市住建委安全鉴定处买衣服专项资金”还是叫“统一形象专项资金”呢?这样的专项是如何立项,又是如何通过的呢?
此外,如果将这事儿看成是一项政府采购的话,跟之前报道的诸如天价U盘、天价城管装、天价电脑等政府采购可有着本质区别。尽管那些都有着“天价”做前缀,但发现“天价”的过程却是从政府公开的信息中发现的。而这个冲锋衣却悄无声息地就穿在了身上,如果不是记者细心,恐怕根本就没人能够发现。
更有趣的是相关负责人的回应却称,“你说这个发那个不发,这样肯定不好。我们也是作为一种工作处理,觉得统一一下形象比较好。”按他说的这意思,好像是:我们也不想一人发一件的,但为了形象考虑,只能委屈自己穿一下这3000多元的衣服了,见过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没见过卖乖卖得这么理直气壮的。
当事单位之所以能理直气壮,就在于他们自己就能决定是该一人发一件还是只给需要的人发,也就是说他们想买多少,买多贵的根本没人管得着。在从立项到采购的全程黑箱操作下,别说是买个冲锋衣,就算是买个“防弹衣”,也不会受到丝毫制约。在政府采购日益透明化的今天,出现这种稀奇事儿,足可见财政公开的重要性。一旦缺失了公众的监督和制约,为了部门福利,还有什么理由是不能拿出来说事儿的呢?(1月28日《华商晨报》)
新闻后的短评称,更多要考量的可能不是“划不划算”的问题,而是“需不需要”、“值不值得”的问题。其实,“需不需要”、“值不值得”同样不是问题,好衣服谁都“需要”,如果不用自己掏腰包谁都会觉得“值得”。问题在于不能仅仅因为公务员的一个“需要”,就大手大脚地花钱。
尽管发票的抬头上写着一个企业的名字,但当事单位却坚持声称“处里安排了专项资金,也经过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是在审批通过以后才购买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可是给这个冲锋衣又穿了一层政府采购的外衣。
如果真如他们所说,这项采购是有专项资金并且经过了审批,那问题可就大了。百姓从没听过的这个专项资金是从哪冒出来的?这是个什么专项资金呢?它的名字是叫“给南京市住建委安全鉴定处买衣服专项资金”还是叫“统一形象专项资金”呢?这样的专项是如何立项,又是如何通过的呢?
此外,如果将这事儿看成是一项政府采购的话,跟之前报道的诸如天价U盘、天价城管装、天价电脑等政府采购可有着本质区别。尽管那些都有着“天价”做前缀,但发现“天价”的过程却是从政府公开的信息中发现的。而这个冲锋衣却悄无声息地就穿在了身上,如果不是记者细心,恐怕根本就没人能够发现。
更有趣的是相关负责人的回应却称,“你说这个发那个不发,这样肯定不好。我们也是作为一种工作处理,觉得统一一下形象比较好。”按他说的这意思,好像是:我们也不想一人发一件的,但为了形象考虑,只能委屈自己穿一下这3000多元的衣服了,见过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没见过卖乖卖得这么理直气壮的。
当事单位之所以能理直气壮,就在于他们自己就能决定是该一人发一件还是只给需要的人发,也就是说他们想买多少,买多贵的根本没人管得着。在从立项到采购的全程黑箱操作下,别说是买个冲锋衣,就算是买个“防弹衣”,也不会受到丝毫制约。在政府采购日益透明化的今天,出现这种稀奇事儿,足可见财政公开的重要性。一旦缺失了公众的监督和制约,为了部门福利,还有什么理由是不能拿出来说事儿的呢?(1月28日《华商晨报》)
前一篇:审查才是对知识产权最大的侵犯
后一篇:此刻,但愿幸福萦绕在您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