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用户1681844725
用户1681844725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56
  • 关注人气:8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丁·莫伊先生印象记 

(2012-12-04 09:41:34)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学边上
马丁·莫伊先生印象记
  
  
  
  
知道马丁·莫伊这个名字,得益于诗人北岛的一篇文章《马丁国王》(《天涯》杂志2000年第5期),北岛如是说:“头一次见马丁是1985年6月初。他五十出头,身材敦实,肚子凸起,头发正在哗变——脱落退色,那是转变之年的白旗。他的笑容像面具但又不是面具,而是一种持久的乐观态度。他于1970年创办的鹿特丹诗歌节,如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诗歌节。” 马丁·莫伊之所以重要,其实在于他的身份,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的创办者与27届的主席。
  
二月的海南大学,校园里树叶纷飞,风景凄寒,很有冬天的味道。我沿着湖边走进泰坚楼,这是海大法学院与人文传播学院的所在地。由海南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邀请了马丁·莫伊和缪伊森波夫(荷兰某基金会主席)做工作访问,海大此意是想探讨在海南大学举办“国际诗歌节”的可能,而马丁·莫伊先生正是这方面的权威。这天是周日,泰坚楼二楼的某会议室,来的人不算多,大多数是海大的学生。到场的海大教授有耿占春、孙绍先、焦勇勤、多多、王小妮等,海南作家有李少君、蒋浩、林琳、朴素、黄葵等。
  
马丁·莫伊先生今年已经75岁了,看起来他的精神还很好,红光满面。他1930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先是成为了一名畅销书作家,1969年成为鹿特丹文学理事会的文学部主席,1970年他参与创办了年度诗歌节,这个诗歌节自1988年起成为一项独立基金,马丁·莫伊于1996年第27届诗歌节后退休。这一点,诗人北岛在《马丁国王》有另一种说法,“马丁国王是被民主制度废黜的,听说马丁不服气,要另搞一个国际诗歌节,分庭抗礼。”事实上,马丁·莫伊确实又另立了一个山头,担任“环球诗歌”机构常务秘书长。
  
诗人多多对马丁·莫伊做了一番详实的介绍,多多是在1989年受鹿特丹诗歌节邀请来到荷兰,从此侨居荷兰,与鹿特丹诗歌节以及马丁·莫伊结下不解之缘。马丁·莫伊用英语回顾了荷兰鹿特丹的城市发展历史,然后引申出文化的鹿特丹。他认为像鹿特丹这样的港口应该成为一个诗人的自由港,让世界各地的诗人能够写他们想写的东西,能够表达他们所要表达的东西。他说,鹿特丹诗歌节就是促使不同风格的诗人在一起交流,为他们提供这种交流的平台。说的真好,我们有这样的城市么?我们能办这样的诗歌节么?
  
然而马丁·莫伊先生一再强调,诗歌节与政治并无关系,尽管鹿特丹诗歌节多次邀请各国被压制、被限制人生自由的诗人。马丁·莫伊还是认为,诗歌节注重诗歌与纯文学的创作。鹿特丹诗歌节邀请的中国诗人、作家不少,诸如何晓林、郑敏、北岛、马高明、舒婷、多多、顾城、杨炼、芒克、西川、翟永明、于坚、张枣、肖开愚等。马丁·莫伊对诗歌确实情有独钟,他有一个创造性的举措,就是在荷兰鹿特丹的市垃圾车上写下各种精彩的诗句,把诗歌带入千家万户,有超过400辆的垃圾车提供这个服务。这样浪漫的事发生在荷兰而不是法国,当然更不会是中国了。
  
马丁·莫伊先生目前仍活跃在国际诗歌界,他促成了在比利时安特沃浦举办的年度“诗歌在Elzenveld”活动以及德国不莱梅“在途中诗歌节”、柏林世界文学节,他还促成了第一届南非迪尔邦非洲诗歌节、第四届哥伦比亚“Medelin世界诗歌节”、第四届印尼雅加达诗人聚会等等重要的诗歌活动。马丁·莫伊先生能够关注欧洲以外的诗歌文化,表面上似乎脱离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局限,然而听其语,骨子里仍然充满了西方文明的优越感。他越是强调第三世界诗歌的丰富性,越是彰显出潜在的欧洲中心意识。
  
在马丁·莫伊先生结束他的演讲之后,有一些提问者。关于诗歌、关于诗歌基金、关于欧洲基金会如何赞助海南的诗歌活动等等。本来我想问问马丁·莫伊,他如何评价中国诗人北岛以及北岛有没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来意兴萧然,也就没问了。散会之后,风依旧很猛,泰坚楼内的花木也颇是萧森,海南难得有这样的冬天。回到家中,我找出2000年第5期的《天涯》杂志,又看了一遍北岛写的那篇文章《马丁国王》,一个倾心诗歌的洋老头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暗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