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外無暗香

(2011-02-20 20:59:54)
标签:

摄影

世纪公园

梅花展

王阳明

传习录

心外无物

杂谈

分类: 花草
http://s7/middle/643d7b11g9cb656445ab6&690

 

    近一段時間一直在思讀《王陽明全集》。借此拍攝梅花之際,小記讀書之隨感。

 

    《傳習錄》中有這樣一段公案:先生游南鎮,一友指岩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干?”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讀到此,便想起高中政治課,老師高舉金科玉律,武斷此為唯心主義,予以了狠狠地批判。老師的照本宣科在我看來是機械教條的。當時的我,聽到這段玄妙無比的對話,感到無言以訴,內心的觸動,仿若嚴冬得遇驕陽,溫暖之極。這是我平身第一次對教科書和老師的權威產生了根本的質疑。

 

    對於心外無物,陽明先生表明的是,作為花的顏色之客觀存在與看花行為之主體存在,一旦發生互相作用,花的存在便在心中得以顯現,即寂趨於感,反之,花與心同時歸於隱而不顯,即感趨於寂。離開了心的主體存在,理之客觀存在是沒有意義的。換言之,如無“此心”的參與,物之理便無法呈現其意義,強言之,物之理便“不存在”。中國哲學無論儒釋道,其最高境界向來有知行合一的性格。古人有所謂的“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也如是。”這就是一種以我觀物,而且也能以物觀我,物我為一,物我兩忘的境界。

 

    从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来看,所謂心外無物,非指自在之物不能離開心體而存在,而是指意義世界作為進入意識之域的存在,總是相對於主體才具有現實意義。王陽明將存在的考察限定于意義世界,而不是本體世界。就意義世界的建構而言,精神是體,而意義是用:主體正是通過意向活動而使對象進入意識之域,即自在之物化為意義世界的存在。在這個層面而言,“無是意即無是物。”

 

    花開自花落,著眼的本然是存在。花的顏色明白與否,則是相對於觀花的主體。就本然的存在而言,花開花落與心體似乎並不相干;但花究竟以何種形式呈現出來,亦即花究竟對主體來說具有何種意味,則很難說與心體無關。誠如馬克思所指出的:對於沒有音樂感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陽明先生所言“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更多地是就這個意義關係而言。

 

    很多研究王陽明的學者,常常把王陽明和英國經驗論哲學家貝克萊相提並論,後者有一句名言“存在即被感知。”表面上看,兩者似乎有相似之處,其實實質迥異。我倒認為陽明先生以意向活動聯結心與物,從存在的超越考察轉向了意義世界的構造,其思路在某些方面與現象學鼻祖胡塞爾有相近之處。所謂相近,是指二者都試圖揚棄存在的直接被給予性。胡塞爾區分了絕對的被给予性和相对的被给予性。他認為,外部的知覺中的外在事物的被給予性不是絕對的,儘管這種外部的知覺認為事物本身具有在。

 

    陽明心學,所尊奉的天理與良知都是形而上的道,天理落實於人身,即為良知;良知貫徹于宇宙,既是天理,兩者無二無別。故良知不是主觀,天理也不是客觀,主觀與客觀完全圓融合一。同時,形而上與形而下根本就是一體,萬法歸一而又一歸萬法,一切無非是“一”的作用和顯化,“一”又在於一切之中。如此看來,花寂花明,都是因心而起,身外無花,而花在心內。陽明先生于拈花一笑之間,不經意間把中國儒學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讓無數後人皓首研讀,孜孜而行之。這種心學,與佛家的唯識宗,有異曲同工之妙。佛家所言空,與陽明先生所言寂,都不是無,乃指萬物的潛在實相,而事物的實相,只有通過人的內心各種感覺,才能完整地呈現出來的。沒有心照,世界萬物只能隱密於黑暗之中。

 

    王陽明在一個是非顛倒的年代裡,人生走到絕境之處,身處與文明隔絕的龍場之蠻,終於在精神的曠野裡發出了天啟之音。“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的形成,既是思想學術的澄明,也是對人生諸般大命題的一次成功梳理。

 

http://s13/middle/643d7b11g9cb65ca2506c&690

http://s16/middle/643d7b11g9cb65cdf5fdf&690

http://s4/middle/643d7b11g9cb65d1c69c3&690

http://s11/middle/643d7b11g9cb65d4a31da&690

http://s1/middle/643d7b11g9cb65d872830&690

http://s3/middle/643d7b11g9cb65dc44072&690

http://s2/middle/643d7b11g9cb65e107af1&690

http://s7/middle/643d7b11g9cb65e3e5e76&690

http://s5/middle/643d7b11g9cb65e7b4944&690

http://s14/middle/643d7b11g9cb65ec7a7bd&690

http://s11/middle/643d7b11g9cb65f04a59a&690

http://s4/middle/643d7b11g9cb65f3278c3&690

http://s14/middle/643d7b11g9cb65f7eb1f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精靈般水母
后一篇:水仙三日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