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终身临时工——不被国家承认的工人

(2013-01-09 21:22:35)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章

 

  河南遂平县有一位78岁的“环卫奶奶”,名叫张秀荣。照片中,张秀荣在冰天雪地里打扫马路,她说,她已经做了36年环卫工。
  新闻似乎可以证明“时代的进步”。她的工资在36年间,从每月20元到了现在的每月700元。36年,工资涨了35倍,这是变化吧。然而,当年的20元与今年的700元,大概都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而且,末必能维持得更好。
  当她拿20元工资时,整个社会的平均工资是多少,与当时的“高收入”距离有多大;当她拿700元时,整个社会的平均工资又是多少,与现在的高收入距离又有多大,比较起来,应该也能令人唏嘘。
  时代确实是在进步的,只是进步的馅饼,分配大有不同。一般性劳动,不管时代怎样进步,收入只是可以维持基本的生计,这是不变的。通过劳动获得体面生活,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到达。
  
  张秀荣说,她的工资够生活了,感到很满足。她说自己闲不住,儿子都有工作,可以养活她。不出来干活会生病,扫扫大街,病就好了。这些信息似乎能减弱人们对78岁老人扫大街的痛心感。
  78岁老人扫大街,难免使人去思考社会问题。但既然78岁老人扫大街并非因为生活无着,而且是老人自己为着保持健康,那么问题就不属于社会,甚至不再是问题,而是个人的一种自由选择。但一个终生劳碌的人,到了78岁,“养活”之事仍然只有儿子出钱或自己劳动赚钱两条路,难道是正常的吗?
  身体活动可以保持健康,这是自然。但一个老人,身体活动也完全可以通过休闲锻炼实现,未必一定要通过劳作。现在,这名78岁的老人,是否有条件用休闲健身来替代劳作,作为保持健康的方式呢?老人仍在工作,这似乎又可以解释成既保持了健康,又可以贡献于社会,这就像废旧利用、利国利民,然而,工作对任何人都是有压力的,一个78岁的老人仍须去承担工作的压力,这是否应算作一种压榨?虽然她说利于健康,又岂能减轻福利缺乏的责任?
  
  张秀荣做了36年环卫工,一直是临时工身份,没有医保社保。她是劳动制度的一个牺牲品。她固定地做同一件工作,长达36年没有挪窝,但仍然没有能够被制度承认为拥有一份固定工作。她是一名终生的临时工。制度通过确定她工作的临时性,使她失去一个劳动者的权利,以此解释她只能获得低工资,只能终生扫街,只能没有医保社保。
  制度把一个人牢牢地钉在“临时”的位置。“临时工”的属性,对一些人来说是永久的。这是一个与工作无关而与“承认”有关的事实。张秀荣从事扫大街的工作,这是被批准的,否则她不可能领取工资,但是批准不等于承认,她的工资将只能固定在最低档,批准中永远不包括职业晋升和职业保障。长期扫大街使她的双手严重变形,手指弯曲无法伸直,制度甚至不会承认这是职业病。
  这位78岁的工人说“领导们对我很好,很照顾”。话可能是真诚的,但对照事实却像是反讽。78岁高龄,36年工作,无医保社保,拿最低工资,她得到的好对待表现在哪里?然而,如果这被看作是领导的问题,未免又放过了制度的责任。如果张秀荣是哪位官员的家人,她恐怕不会成为“终生临时工”。然而,如果人是否成为终生临时工要寄望于官员待之如父母家人,那也只是证明权力的力量。
  制度怎样把人从承认的序列中排除出去,使人们无论怎样辛苦地工作、艰难地生存都被视为理所应当,这才是核心问题。制度上的不承认排列了人的等级,决定了人生命运,不被承认者终生被钉在底层,机会永不降临,基本权利也不予保证,一个“临时工”的称呼,就可以使权利的贫困得到合理解释,——这就是78岁环卫工的人生处境。
                                    2012/12/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