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武汉刘洪波
武汉刘洪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599
  • 关注人气:60,4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题排序表

(2012-09-24 21:25:57)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章
 
 
  钓鱼岛,这个主题跟国家主权、历史记忆、民族心理等被认为至大无外的题目联系在一起,使情绪变成被认为可爱和可贵。
  通常地,这个社会很鼓励情绪的稳定,死人翻船都不忘要求并交代“家属情绪稳定”。但至大无外的主题出现时,情绪稳定就不像话了,热情、激情会显得极有价值。就连不少寻常很显中庸的人们,碰到至大无外的概念,都会主张排除争论、“杜绝口水”,表现意识和行为的完全一致性。
  然而,激情勃发会迅速变成社会动作片,于是“理性爱国”又显得必要。爱国是基于情感的,理性则基于逻辑;“理性爱国”,差不多就是“基于理性地情感”,或者“基于情感地逻辑”,克服这种内在的自相矛盾,该是多么艰难的事情,又是多么复杂的控制。

  问题是在排序之中的。我们关注什么,不关注什么,往往并非事情是否解决,而在于事情是否重要。“表哥”、塌桥、地震或者黄金大米,当它们被反复议论,看起为是问题摆在面前,不能不面对,实际上可能是我们认为那是重要的问题,于是给了自己一个“必须面对”的理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释为什么它们会在没有下文的时候,全部消隐在关注之外。于是,我们可以说,一个问题之所以显得重要,可能并非它真的重要,而只是在比较之下,它显得更加重要。进而,还可以说,使一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有时是自然而然地进行比较的结果,有时则只是一种被安排的人工进程,它被安排到最重要的位置,使人们都为之而焦虑,从而不再焦虑于别的事项,这就是注意力转移与控制的艺术。
  对人生来说,唯一不可模糊、不可回避的问题,其实只有生与死。这是绝对的界限,也是绝对的尺度。那些被视为不可放下的东西,在生死之际可能变得完全没有意义。因为一场生死之变而改变了性格、行为习惯乃至世界观,是完全可能的。怎样的生和怎样的死,这往往被作为意义的关键,实际上只是夸大,是在生的前提下所展开的次生提问。极少数人才会将“怎样的生”变成首要问题,当生而不得其志时,甚至主动结束生命,但大多数人并不如此,这才既显示了生作为本能和首要意义,也显示人的生命能够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

  这样的道理,运之于社会、国家或者民族,应该也是一样。生死存亡的问题,与生死存亡之下的问题,应该还回真实。许多在生死存亡之下显得要令人欲生欲死的困扰,其实并没有达到真的要让人欲生欲死的程度,而只是基于夸张性的自我证实,要让自己找到“非剧烈反应不可”的理由。所谓理性,最真实的只有生死之思;而情感可以使生死变成一种光环性的事实,显得高贵、悲壮、美丽或者愚蠢。
  我们为什么放下了一些东西,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东西被认为不可放下。对任何一种存在,真正不可放下的,只有存在与否而已。在以人为本的主题下,除了人的死生,其它存在的死和生都不具有至高价值。
  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其实并不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可以做的事情很多,而不是只有“杜绝口水”共赴国难。今天的问题排序表上,需要排在首位的,仍是怎样建设一个自由、公正和幸福的社会,而非挽救民族的危亡。
                            2012-9-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