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兴62%,解释无逻辑

(2012-08-07 23:19:37)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章


  “民族复兴指数”又有新闻传来,前几天算发布,这回算解释,针对着民族复兴62%发布后的质疑,但也不只是回应质疑而已。
  回应质疑的部分:如果“复兴”是一个目标,就可以量化;如果它不是目标,就不可以量化,那么提出民族复兴也没有意义。看起来很讲逻辑,实则缠夹不清。
  ——复兴是否可以量化,不在于复兴是否有一套数值衡量方法,而在于它是否算一个目标。这算什么逻辑?
  ——目标就可以量化,不是目标就不可以量化,这又有什么逻辑?不可量化的目标,可以量化的非目标,都随手可以举例,不能量化的目标也并非无意义。目标都要量化,这本身就是“量化考核”搞出来的一种病。
  又说:“幸福指数”可以测量,“科学发展观指数”有人测量,“民族复兴指数”又有何不可?这是类推求证,但未必可以得证。首先,你这个指数,未必与别人真的类似;其次,有人测量,也未必不是强作测量、胡乱测量。

  回应质疑的部分,还有为何复兴指数5年就从46%达到了62%,说得很含糊,大致是说有些数据原本被低估了,而且这5年GDP增速平均达到11.2%,历史上没有。这又令人无语。就算你要硬要测量,数据被低估了,应按新数据修正,或者按不变基准算啊,也好了解复兴的速度,难道可以明知数据不可比而直接算?而且,GDP增加快,就是复兴加速么,污染加剧,食品安全态势恶化,腐败蔓延,权力膨胀,差距扩大,矛盾冲突剧烈化,这些计算了没有,是正影响还是负影响?
  还有一个说法,不知算解释还曝料。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称,5年前发布了第一个民族复兴指数46%,“向高层汇报时,得到的反馈是低了”,而今年尚未向高层汇报,也没有收到官方层面的反馈。
  复兴指数到底是怎么回事呢,62%是客观的测量还是基于“低了”作出的调整,它算是一个研究结论还是一个献策方案?若是研究结论,那无所谓低了还是高了,或者说,高低取决于是否合乎客观情况,而不在于谁有什么反馈。而献策方案原本在于为决策者所用,可以因决策者的意见而调整。我们并不了解复兴指数要汇报给哪一层,有多高,但从46%“低了”的反馈到5年间达到复兴62%,已令人难免想到那些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排行榜、检测书、统计表,这些东西都是可以随权力或者出资者的意愿而改变的。

  据介绍,杨宜勇所长和同事是花了一个月时间,完成民族复兴62%的报告,“其间没有花国家一分钱,纯属‘业余爱好’”。如果这是真的,可以说他们的研究是自带干粮。这可以算可贵的精神。因为他们虽属“业余爱好”,毕竟都是发改委的专家,有了成果要发布要汇报,不好说是野叟献曝,但总可以算是毛遂自举吧。
  我不知道前回指标“反馈低了”是否真对这回产生了影响,但不仅发明复兴指标,而且前面近60年只复兴46%,这5年复兴了16%,后面近40年只有38%可供复兴,成果是很令人惊讶的。立功心切可以,逻辑上应该稍微讲究一点。数字一锹挖得太猛,今后报告怎么写下去?为专家们的“业余爱好”长久维持计,眼光都不可太短浅啊。
                                      2012.8.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