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使“城管制服控”被叫停
(2012-07-30 21:15:4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章 |
湖南新化县城管局悬赏设计制服,现在已被叫停。新化县两万元全国征集城管制服的行为,因“国家级贫困县”的称号,显得无理而且滑稽。
我一向不认为,评价权力部门滥用权柄、滥用款项的行为,跟一个地方有没有“贫困县”的帽子无关。穷也好,富也好,权力不上道,都是不正当的,也都是不能接受的。
现实情况,同样的权力行为,正当不正当有时却似乎由穷或富决定。就说城管制服吧,换装的地方并不少,大概也有设计费,还不如新化县这么透明,哪个地方不是顺利完成?因为不是“贫困县”,也不像新化县这样广而告之,事情就默然成功了,人们也不以为意。
中国真有几个富地方,恐怕是个问题。前几天,新闻说杭州上半年财政收入负增长,已经开始打报告,要求财政转移支付;又有新闻说,杭州600家民企上书市政府,呼吁帮助度难关。
发达城市,搞到民众负担沉重,财政还不敷用度,自然可以深究,但无论如何,可以表明社会支付的治理成本之高昂。而且,高昂成本下,人们获得的政府服务未必就好,反恐更加劣质。但富地方“大进大出”,公款拿来盖豪楼、坐豪车、吃豪宴,都很像是“可以接受”,新换制服、改善形象就更加不算个事了。其实“大进大出”之后,财政仍是虚空。
这并不是说,新化县城管局准备更换城管制服并悬赏设计,应该得到理解,只要说在评价权力的行为时,不能将穷和富当成其行为是否合理的依据。更换制服这样的事情,款项从哪个渠道来,以什么名义列支,更换是否必要,这些都应当由民众或其代议机关讨论。
只要像国际新闻中经常看到的那样,政府部门为得到每一笔预算支出而焦头烂额,我想,不少开支项目就会知难而止。然而,我们的生活基本是正相反的,政府通过预算总盘子,总是顺顺当当,权力的任何一个临时决定或临时列支,做起来也总是顺风顺水,反是民众要跟权力打任何一个交道,必先视为畏途,类似自寻烦恼,于是知难而退了。
新化县城管局要变更制服,自称是“因为原来的制服和其他执法部门的差不多,我们做了很多事,但市民不知道是城管做的”。制服决定形象,新化县城管局就像“制服控”一般。还有人认为新化县做得好,知道要改善改善形象,队员胸挂名字还可以避免出事推给临时工,但到底是制服给城管行为以形象,还是城管行为使制服产生形象呢,现在的制服难道挂不了名字胸牌?
其实,这个局那个局,民众未必有太大的区分兴趣,也根本不需要有明确的认识。在民众来说,他们选择的是一个政府,这是一个总体架构,至于这个部门那个部门,只是政府内部的分工,而民众需要的是权力能提供良好的服务。
现在,政府部门考虑的却是怎样让民众把功劳记在本部门的头上。这能够成为更换制服的理由,大概是按部门考绩而产生的竞争行为,但在民众未能整体上评定权力的情况下,部门竞争最好的情况也就是导致政府作为整体的消失,而部门间有各种掣肘、权力体系却未被制约,则是无可避免的。
新化县城管局的制服悬赏设计活动,7月7日刊布于网上,7月23日被媒体报道,7月24日被紧急叫停。在发布到被报道期间,网上不是没有议论,当地民众估计议论尤其多,但没有被叫停;《法制日报》和央广新闻一报道,就被叫停了。新化县表示不知道城管局的举动,你既不能让城管局知其进止,又不能发现眼皮底下的怪行,庞大的公务体系似乎也没有发现网上议论多多,这难道不是失职?但就像城管局可以随便胡扯一个换制服的理由,新化县也可以不以为耻地表示自己不知情。叫停是媒体的力量吗?也未必,这些媒体来自北京,大有可能被高阶权力看到,恐怕这才是力量。
以“贫困县”之名号,悬赏征集城管制服设计,无疑具有新闻性。但新闻性在哪里,还有分辨的必要。如果只是看它是贫困县,那就类似于默认富裕县可以“大进大出”乱花钱。如果以之为政府用度混乱和随意的例证,已经达到即使戴“贫困县”帽子、领国家救济,也不改“官家气派”的程度,才能将事情引向本质。
这里面确实是有一种“官家气派”的。这气派跟穷还是富,没有关系,只要是权力在握,就必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改善民生民权,计划可以随时缩水;推行官家意志,计划总是贯彻到底;如果有什么计划执行困难,必是因为官家之间互生梗阻,或者权力向上一望心生了畏惧。
前一篇:一个官场屌丝的特殊贡献
后一篇:正视死难就是正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