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温州市委常委、鹿城区区委书记杨湘洪在任上出国考察,经仁至义尽的劝说而未归。
官员出国,事务无论公私,不得逾期不归。出现这种情况,责令返国并给予相应处罚,这大概是人们的普遍认识。“仁至义尽”并非官员管理的规章,“劝返”并非一个明确程序,坚持执行仁至义尽的劝返,一般人何以理解此中心曲?
据说“劝返”也有成功例子,11月13日,《国际先驱导报》报道,今年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已经劝返外逃贪官7人,劝返模式初见成效。劝返方式主要是如果没有掌握犯罪事实,承诺回来后可以继续担任原来职务,或者调任相应职务,仅作批评,不作处分;如果掌握了犯罪事实,就从减轻处罚角度劝返。
不管是用于官员滞留不归还是用于官员腐败潜逃,劝返大概都可以体现仁至义尽,但是否足以体现纪律或法律的严肃?处理结果会跟跑掉或者不跑掉挂钩,不能不说是一个奇怪的事情。无论滞留不归还是腐败潜逃,都是官员的弃船行为。用劝返了几个人来说明劝返模式“初见成效”,但为何不用更多的人一去不返来说明劝返模式事倍功半,甚至基本劳而无功?
官员弃船行为越来越多发,这不是用管好护照来解决的问题。弃船行为的发生,可以表明官员对于他所弃的船的真实看法。这种真实看法,不能用他们在船上时的公开发言来代表,而只能用他们为弃船所做的准备来证明。他们对船的看法,以及他们对船的用法,表明了船的实际状况。
一条船会成为其舵手、船员的弃物,而在此之前,他们对船上乘客显示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态度,这固然说明了舵手和船员的人格,但可能尤其表明了修船的必要,因为船只已经连舵手和船员也不相信,不仅随时准备抛弃,而且随时为抛弃作着准备。问题的严重性,是不能用对弃船者的讨伐来掩饰的。
这两天,又一个消息在迅速传播,一网友在上海地铁站拾到两张公务出国考察消费票据,分别来自江西新余和浙江温州。这两个团组,由旅行社组织出国,一个去考察人力资源管理,一个去考察美国政府行政管理经验。花的钱不算少,两个团差不多就是100万。这样的票据,看到了能让人想哭。
我不知美国政府行政管理如何,人力资源管理又如何,但似乎没有听到过官员出国滞留不归,也没听到过官员腐败潜逃。至于每个地方都有官员花费巨款去以考察“先进经验”的名目去游山玩水,那简直是有一个就得下台一个,有两个就得下台一双。这样的丑闻,全世界有几个国家会搞得不像是丑闻,而是“各地都有这样的公务考察团”呢?
没有人滞留不归,这是要庆贺一下的。大多数这样的团组,都没有人滞留不归,这大概更是要庆贺一下的。经常听到人们讲优越性,我想这些官员们必然最有资格,他们能够知道做一个官在哪里是最好的,做一个民在哪里是最好的。考察归来了,还可以期待“下次再来”,有这样来去方便的条件,回来实在是很幸福的。如果财发得够了,钱攒得多了,那么把子孙后代弄到国外去移民,或者把自己也连带打包出去,当然也很有必要。
请认真地想一想,这都是怎样才会出现的?弃船者远走高飞,未弃船者在送子女到达彼岸,或者在构筑“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金钱或者权力基石,而与此同时,他们在赞美着国家的可爱,歌颂着制度的优秀,呼唤着人们奉献的热情。
某种程度上,我会把弃船而去的官员,与一直未曾稍减的移民热、出国热作为同类现象,虽然这两种现象看起来在道德性和合法性上有着很大差异。在这个选择成为正当权利的时代,我尊重所有人选择生活的权利,行之合法,我甚至可以同意选择的通过代表人生的成功。然而,当成功者与罪恶者都在做着同样四散而出的选择时,你又作何感想?那些考察后如期回国的官员们“下次再来”的豪情,是否让你感到问题之所在?权力与权利,刀俎与鱼肉,是不是问题的根本呢?
这是一条不被看好的船,但人人都表达对这条船的热爱。这是一条需要修造的船,但人人都说这条船已经很好。这是一条独特无二的船,因为独特所以骄傲,哪怕漏洞也美艳。人们对那些离船而去的人充满愤怒,而来来回回乃至劝而知返的人都显得不无可爱。谁将在船的沉没中哀号,谁将在船的沉没前走脱,谁会为船的沉没负责?
2008/11/29
官员出国,事务无论公私,不得逾期不归。出现这种情况,责令返国并给予相应处罚,这大概是人们的普遍认识。“仁至义尽”并非官员管理的规章,“劝返”并非一个明确程序,坚持执行仁至义尽的劝返,一般人何以理解此中心曲?
据说“劝返”也有成功例子,11月13日,《国际先驱导报》报道,今年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已经劝返外逃贪官7人,劝返模式初见成效。劝返方式主要是如果没有掌握犯罪事实,承诺回来后可以继续担任原来职务,或者调任相应职务,仅作批评,不作处分;如果掌握了犯罪事实,就从减轻处罚角度劝返。
不管是用于官员滞留不归还是用于官员腐败潜逃,劝返大概都可以体现仁至义尽,但是否足以体现纪律或法律的严肃?处理结果会跟跑掉或者不跑掉挂钩,不能不说是一个奇怪的事情。无论滞留不归还是腐败潜逃,都是官员的弃船行为。用劝返了几个人来说明劝返模式“初见成效”,但为何不用更多的人一去不返来说明劝返模式事倍功半,甚至基本劳而无功?
官员弃船行为越来越多发,这不是用管好护照来解决的问题。弃船行为的发生,可以表明官员对于他所弃的船的真实看法。这种真实看法,不能用他们在船上时的公开发言来代表,而只能用他们为弃船所做的准备来证明。他们对船的看法,以及他们对船的用法,表明了船的实际状况。
一条船会成为其舵手、船员的弃物,而在此之前,他们对船上乘客显示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态度,这固然说明了舵手和船员的人格,但可能尤其表明了修船的必要,因为船只已经连舵手和船员也不相信,不仅随时准备抛弃,而且随时为抛弃作着准备。问题的严重性,是不能用对弃船者的讨伐来掩饰的。
这两天,又一个消息在迅速传播,一网友在上海地铁站拾到两张公务出国考察消费票据,分别来自江西新余和浙江温州。这两个团组,由旅行社组织出国,一个去考察人力资源管理,一个去考察美国政府行政管理经验。花的钱不算少,两个团差不多就是100万。这样的票据,看到了能让人想哭。
我不知美国政府行政管理如何,人力资源管理又如何,但似乎没有听到过官员出国滞留不归,也没听到过官员腐败潜逃。至于每个地方都有官员花费巨款去以考察“先进经验”的名目去游山玩水,那简直是有一个就得下台一个,有两个就得下台一双。这样的丑闻,全世界有几个国家会搞得不像是丑闻,而是“各地都有这样的公务考察团”呢?
没有人滞留不归,这是要庆贺一下的。大多数这样的团组,都没有人滞留不归,这大概更是要庆贺一下的。经常听到人们讲优越性,我想这些官员们必然最有资格,他们能够知道做一个官在哪里是最好的,做一个民在哪里是最好的。考察归来了,还可以期待“下次再来”,有这样来去方便的条件,回来实在是很幸福的。如果财发得够了,钱攒得多了,那么把子孙后代弄到国外去移民,或者把自己也连带打包出去,当然也很有必要。
请认真地想一想,这都是怎样才会出现的?弃船者远走高飞,未弃船者在送子女到达彼岸,或者在构筑“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金钱或者权力基石,而与此同时,他们在赞美着国家的可爱,歌颂着制度的优秀,呼唤着人们奉献的热情。
某种程度上,我会把弃船而去的官员,与一直未曾稍减的移民热、出国热作为同类现象,虽然这两种现象看起来在道德性和合法性上有着很大差异。在这个选择成为正当权利的时代,我尊重所有人选择生活的权利,行之合法,我甚至可以同意选择的通过代表人生的成功。然而,当成功者与罪恶者都在做着同样四散而出的选择时,你又作何感想?那些考察后如期回国的官员们“下次再来”的豪情,是否让你感到问题之所在?权力与权利,刀俎与鱼肉,是不是问题的根本呢?
这是一条不被看好的船,但人人都表达对这条船的热爱。这是一条需要修造的船,但人人都说这条船已经很好。这是一条独特无二的船,因为独特所以骄傲,哪怕漏洞也美艳。人们对那些离船而去的人充满愤怒,而来来回回乃至劝而知返的人都显得不无可爱。谁将在船的沉没中哀号,谁将在船的沉没前走脱,谁会为船的沉没负责?
上一篇:
下一篇:
前一篇:从哄抢事件看群体失控
后一篇:“局长闹学”后,买卖要继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