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生命属于每个人,因而人生的意义也在于每个人。但往往,我会听到人向我询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揣测,这是因为问的人处在意义丧失或者怀疑的心境之下,而各我提问,恐怕是因为我多少年长一些,而且经常在报纸上写文章。但老实说,我越来越不敢回答这个大哉之问。
我知道有一个近乎定论的话,说“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这个话,使得“活着是为了什么”的问题变得突出,存在的目的就此变得尖锐。我十分赞赏这种问题意识,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展现了存在的无限可能性。你可以努力去赚钱,以证明自己的价值;你也可以努力去娱乐,以感受无边无际的激情;你可以沉浸到自然中,以体验无所不在的美;你可以怀抱一个救世的理想,把自己的生命投放到整个人类之中。
不过,我偶尔也会感到“活着是为了什么”的设问,使得一个人忽视活着本身的意义。我想,存在本身是有意义的,人作为一个主体,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这本身就是意义,生命是有价值的,而且它是一切价值的基础。假使我们没有残忍到剥夺一个肢体或者心智残疾者的生存权利,我们会说活着本身就是一种目的、一种意义。
或许我扯得有些远,因为我正在做的事情,是要对《长江商报》创刊周年的评论说几句话。但在上面的说道中,我的意思其实已经明白。《长江商报》有专门的评论版面,每天一次出现在武汉人、湖北人面前,时间已有一年,这个版块的存在就是一种意义了。
作为一个主要的新闻品种,评论证明着报纸的独特性,但显而易见的是,正因为如此,在一定的环境之下,评论也受到高度的制约,制约的原因在于独特性往往正是需要被消除的一种属性。
晚近几年,国内报纸纷纷开辟评论版,言说的需求在显现,言说得以表现的程度标定了相应地方在舆论场上的声音强度。在湖北、在武汉,《长江商报》是唯一参加这一舆论场的报纸。这是一个荣誉,这唯一的荣誉也表明了报纸所作的巨大努力。
要明确地说出商报评论的存在产生怎样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想是困难的,正如我们硬要说某一棵树的存在到底有功于臭氧层多少很困难。我想,商报评论在每天与读者见面,使人习惯于报纸应该每天有态度、有声音,使人知道态度和声音的表达通过努力与坚持是可能的,这就足够了,就像一棵树即使弱小,它在四季里枯荣,就是生命的证据,是自然的呈现。
2007-9-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