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清楚文人书法
(2020-06-01 23:42:13)
标签:
文化历史时评 |
近日,张瑞田的新书《文人墨色——近现代文人书法》出版发行,引起广泛关注。如何看待文人书法,社会上一直存有诸多争议,从张瑞田策划的一系列文人书法展来看,他关注此问题由来已久。那么,张瑞田对文人书法有何独到见解?本报记者对张瑞田进行了专访,请他畅谈他眼中的文人书法。
记者: 《文人墨色——近现代文人书法》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向你表示祝贺。你一直对文人书法感兴趣,想听听你对文人书法的理解。
张瑞田:谢谢。我在书中的后记里写道,出版一本以“文人书法”为主题的书,是我的梦想,上海书画出版社让我的梦想成真。首先向上海书画出版社表示感谢。
对文人书法的理解,文化界与书法界存在误区。有人认为文人书法就是缺少历史依据和书写技法的名人字。其实不是这样的,文人书法是一个丰沛的概念和文化高度的象征,它是指中国传统文人在文学创作和毛笔书写两个既相同又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同样的成绩。文人书法是具有文化责任和审美意义的集合体。第一,文人书法技道并存。文人书法,是文人对书法的专业性领悟,选择的眼光、临写的精致、书写的自如,证明了古代文人与书法须臾不分,文人即书法家,书法家即文人,作为传统,延续了一千多年。第二,文人书法富含文化内涵。因为文人书法的表现形式多以手札、手卷、手稿、日记、楹联等形式出现,这些私人性的毛笔书写有思想表述、情感传达,蕴含了太多的文化意义与审美价值。王羲之的《十七帖》是手札,颜真卿的《争座位》是手札,苏东坡最为精彩的墨迹仍旧是手札。这说明,贯穿中国书法史最为精美的表达,是中国文人在工作与思考中留下的信函与诗稿。临写这种墨迹,我们岂止是在临写古人字迹的形质,应该是对古人情感的体会,对古人内心世界的窥探,对古人精神世界的仰望。
记者:你向往的文人墨色是什么?你觉得文人书法能复兴吗?
张瑞田:文人墨色,是一个丰富的生命意象,多维、多义。社会变革、科技革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现代汉语的普遍使用,硬笔替代毛笔,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使今天的一切与古代、近代中国产生了距离。其实,没有那么简单,任何生硬的剥离,不顾及历史客观规律的妄想,都是昙花一现。2000余年的文化传统绵延至今,深刻的记忆、深情的回望,依旧可以体会到时间的温度,而优雅的诗文、沉郁的墨迹,依然诱惑着我们。因此,不管社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汉字组成、毛笔书写的文章与诗篇,一直被视为生命、尊严、价值,我们代代相传,吟诵这些诗文,临写这些墨迹,我们的内心就会涌动民族自豪感。文人墨色,就是生命墨色、中国墨色。
然而,有一点我们需要理解,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终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统领地位,彻底改变了中国文人的命运轨迹,自此,文学与书法分家,文人的地位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笔无可奈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传统文人,被现当代作家、诗人替代,那种文墨兼优的文化景观,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之中。历史方位转变了,文化趣味调整了,埋藏在时间深处的人文场景会有另外的场景替代。我不认为文人书法会复兴,但我相信文人书法的文化深度和艺术魅力能够引领我们的文化判断和审美旨趣。
记者:文人书法与当代书法是否有差异?
张瑞田:如果说文人书法是加法,当代书法就是减法。什么意思呢?北宋文人书法的集大成者是苏东坡、黄庭坚,作为北宋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具有安邦定国之才,同时在文学艺术上也有高深的造诣。历史是无情的,在统治阶层稍领风骚的苏东坡,没有因为朝廷赐予的一官半职被人记住,其显赫的声名,所依靠的还是他的诗文和书法。苏东坡用毛笔写诗作文,诗文依托毛笔代代相传,所谓的文墨兼优即是如此。进入现代中国,文人书法已是稀缺的存在了。可以称为文人书法家的人凤毛麟角,屈指数来,无外乎鲁迅、郭沫若、茅盾、谢无量、叶恭绰、马一浮、沈尹默、叶圣陶、赵朴初、沈从文、台静农、高二适、傅雷、启功、周而复、吴丈蜀、刘征等人,以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对古典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熟稔,还以他们对书法史的了解,对不同书体的文化感受,以及准确的临习、独特的体察,最终抵达了书法艺术的真正彼岸。
在我眼里,文人书法就是传统书法。
书法走到今天,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不仅仅是书法本身的问题,也是历史文化问题。放弃科举考试,弃用文言文,硬笔书写工具的广泛使用,书法的末路到来了。书法与文言文、格律诗天然共存,当文言文、格律诗的命运发生改变,书法的命运也会改变。
从表面来看,书法就是毛笔书写,不管是传统书法,还是当代书法,就是用毛笔在宣纸上写的诗文。看苏东坡的字,再看当代书法家的字,没有区别。但是,书法家的身份转换了。传统书法家基本是读书人,经史子集均有涉猎,有的在科举考试中胜出,成为社会栋梁。当代书法家的身份是多元化的,我曾经对“60后”书法家的教育背景进行了考察,许多优秀的书法家庶几是“中师”毕业,那里有专业的书法教师,他们一方面教学,一方面创作,对学生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我也考察过书法社会教学,基本上是教临帖的方法、写字的技巧,目的是参加全国重要书法展览。当代书法教学,不强调读书,也没有人谈书法家必备的知识和学养。一句话,竞技性的书法生态,衡量的是书法家的写字水平,学哪一家,学的是否好,整幅作品是否有视觉冲击力。至于所写的文辞、所写的字是否正确,常常被忽略。这是当代书法的局限,是中国书法发展的瓶颈,也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
记者:当代很多作家、诗人喜欢写书法,也经常举办展览,他们的书法是文人书法吗?
张瑞田:很多当代作家、诗人喜欢写字、办书法展。其中一部分作家、诗人对书法有了专业性认知,认真临帖,也愿意与书法家交流。书法是一门艺术,有自身的规律,不从源头学起是不行的,不解决一些技术问题也是不行的。同样的道理,初学写作也需要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有了积累、有了实力,才能写出好文章。书法与文章的道理是相通的。作家、诗人写的字,因人而异,能够达到文人书法的高度,要有前提条件:第一,这个作家、诗人需要有扎实的传统功力;第二,需要有专业的书法判断能力;第三,要有相应的文化修养,否则,就是名人字。道理很简单,作家、诗人的知名度较高,有读者拥趸,他们的字被热捧,但是,这不意味着他们的字是文人书法,以名人字视之,更符合事实。
记者:作为策展人,你策划了一系列以文人书法为主题的展览,你是否有继续推动的打算?
张瑞田:我热爱文人书法,我当然希望更多的作家、诗人拿起毛笔写字。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书法家加入读书人的行列,写诗作文。书法是综合艺术,文学是重要的环节。我会根据具体情况,策划符合当代文人书法发展的展览,其中包括个展、联展或综合展。我对文人书法有很多想法,这些成熟或不成熟的想法,都在这本书里。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