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规矩多起来,是好还是坏

(2014-05-26 10:10:09)
标签:

镣铐

倾向

轨道

视觉冲击力

许许多

 

 

游戏是艺术之母,这是西方人的感受。应该说这样的感受符合实际情况。中国人重礼教,讲尊卑,心灵不会完全敞开,干什么事总觉得沉重。寻找书法的源头,在碑碣简牍中,体会深刻的该是记功表德的体制规范和习俗规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务通告,私情言说,需要在公认的礼仪框架里完成。摩崖上的字朴茂极了,陈述的题旨却一本正经,敬天敬地,拜君拜佛,记录或虚构家国大事。言辞俊朗,目的明确。风暴卷走灰尘,许多真相大白于天下,我们就看到了许许多多从灰尘中浮现的尺牍,斑驳的字迹,复活了昔年的生活场景,人情世故。不管谈什么,或直接,或含蓄,或优美,或粗糙,终归有一个主题。谦卑的用语,合着一团教养,展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面貌。

书法是轻松不起来的。有一些人为了表现潇洒,穿奇装异服,挥笔戏墨,总觉得特别滑稽。不是不可以挥笔戏墨,只是为了推广肢体语言,把笔与墨当成道具,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一种不好看的杂耍。进入游戏的层次,也是需要智力的。那么,是因为能力不行,还是因为文化负担过重,我们面对书法,实践书法,总有一点紧张,像一个步入宫殿参加朝仪的腐儒。

谈书法,我们还是愿意在“朴茂”的美学畛域内徜徉。于人的性情近一些,于生命最初的感动和激情近一些,于散淡近一些,我们似乎对自然与自己的参悟会更广更深。我常想,饱读诗书,忧患意识又深入骨髓的康有为为什么卑唐扬碑,为什么把无名氏的书写看得那么高大?历史政治因素固然存在,更多的是这位视域宽广的中国人对一种原始状态的倾心,对“朴茂”书风的推崇。

谢无量常常处于散漫的感觉中,在这样的感觉中,灵感异常,颇多神来之笔。这位在《诗经》中可以嗅到人性气味的学者,沉醉书写,性情使然,甚至不太在意钤印;尽管钤印是中国书法不可缺少的一环。我还忘不了“流行书风”,王镛荒寒、简陋的书写,不失艺术的伟岸,那是对中规中矩的挑战,对概念化、教条化的扬弃。石开、曾翔、白砥也有这种本领,看他们的字,总能看出人的冲动。

时下,规矩多起来。“二王”是一种规矩,形式感,视觉冲击力是一种规矩,有着这样、那样影响的著名书法家们,都在空洞的工作室里制定规矩,诱惑、蒙骗着痴迷者们就范。完善的规矩可以使书法艺术规范起来,可以把人对书法艺术的欣赏统一到一个轨道上来。但,千姿百态,赤橙黄绿,还有扣住人性之弦随意而为的字迹,会在这种规矩中僵化,直至丧失生命的光辉。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把做学问分为“启蒙期”和“全盛期”。为此,他做了如下描述——“启蒙期”之“在淆乱粗糙之中,自有一种元气淋漓之象”,与“全盛期”之“门户堂奥,次第建树,继长增高,‘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粲然矣”。二者最好是兼而得之;若实在不行,非二选一不可,我更倾向于前者。

“元气淋漓之象”,即“朴茂”。梁启超是书法的内行,他心目中的好书法也一定是有“元气淋漓之象”的,是拒绝镣铐一样的“规矩”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