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娄正刚,你在哪里?

(2012-04-19 00:42:17)
标签:

娄正刚

日本

吉林省博物馆

宋体

段成桂

杂谈

19794月,37岁的段成桂第一次离家远行。第一站,他到了北京。那时候的北京还没有扩展到二环以外,王府井、东单、西单、前门,依旧是外地人神往的地方。段成桂也不例外,从北京站出来,乘公交车来到前门,在一个知名的胡同里,找到一家小旅馆住下了。房间绝对的“低碳”,没有电视机,没有卫生间,十余平方米的房间,置放着四张木床。一人两块钱,有水杯、热水。这些,对段成桂来讲就足够了。1979年的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资匮乏,人们已经习惯了简单的生活。

第二天早晨,段成桂乘公交车来到中央党校,拜望时任中央党校教务长的宋振庭。

段成桂与宋振庭见面,谈了两个问题,一是汇报吉林省博物馆准备向全国著名书画家征集作品的计划,另外,就是关于小书法家娄正刚到吉林访问的事情。

不久前,宋振庭给吉林省博物馆打电话,介绍了刚刚10岁的小书法家娄正刚。宋振庭说,这位小书法家曾得到启功、陈叔亮、刘海粟、李苦禅等人的指点,建议吉林省博物馆把娄正刚接到长春,到吉林省博物馆看看历代书法藏品,开开眼界,同时,也请这位小书法家为吉林省博物馆写一些书法作品。吉林省博物馆非常重视宋振庭的建议,趁段成桂到北京出差,也把这些工作交给他落实。

离开中央党校,段成桂在西苑宾馆见到了娄正刚和她的父亲娄德平,正式邀请他们去长春参观访问。娄氏父女愉快答应了。

娄正刚出生于1966年。1978年,书法作品参加“黑龙江省首届书画篆刻展”,荣获一等奖。不久,“小书法家娄正刚”在水泥地上刻苦练习书法,在荣宝斋为日本书道家代表团、美国访华团表演书法的传奇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少年儿童报、工人日本、北京日报、人民中国杂志、中国青年杂志、中国妇女杂志等数十家媒体报道,其事迹被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祖国新貌:小书法家娄正刚》在全国电影院上映。1979年,“小书法家娄正刚”的书画才能、文化知识和智力水平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被教育部认定为“智力超常儿童”,选送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书画,时任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朱丹先生等四人作为监护人,这一年,娄正刚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年龄最小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得到刘海粟、吴作人、董寿平、沙孟海、陈叔亮、赵朴初、李苦禅、王雪涛、黄胄、黄苗子、林散之、费新我、武中奇、启功、舒同、范曾等人的教诲。1981年被接纳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是年龄最小的会员。1986年,娄正刚东渡日本,直至今日。

无疑,娄正刚是被媒体推出来的书法名人,具有鲜明的八十年代的特点,一度鼓舞了许多人,其中也包括我。那个年代百业待兴,求才若渴,对娄正刚的宠爱印证了一个时代的荒芜,多少有一点喜剧色彩。我与娄正刚同属60后,可惜我没有她的才气,更没有她的运气。远远看着这位“智力超常儿童”,自卑感不胫而走。

1986年,在中国大地搏得声名的娄正刚因种种机缘,远渡日本,依托故国的影响力,顺利地唱响日本艺坛。媒体称她与傅益瑶齐名,不管是否属实,毕竟娄正刚以她的智慧和才华,书写了自己独特的人生。

今天,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记住当年的“书法天才”娄正刚了。因与日本有一些文化上的往来,我常常提及,可惜,没有得到正面的回答,不知娄正刚在日本生活的如何,工作的如何。本来已经加入日本国籍的娄正刚用不着我们操心了,但,上世纪八十年代留给我们深刻的记忆,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我忘记这位东北老乡。

在网络上拜读了娄正刚的一些书法作品,心中不是滋味。显然,那已经不是传统的中国书法了,线条、章法,笔调、气韵,已经染上浓郁的东洋色彩了,以中国人的眼睛审视,这样的书法几成现代艺术。如此书写,是娄正刚真实的书法创作,还是对市场的媚俗,因缺乏深入的了解,不得而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