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得“三宽”青史在:告别朱厚泽先生

(2010-05-11 14:08:42)
标签:

青史

瘴气

山岩

遗体

朱厚泽

杂谈

    朱厚泽因提出“宽厚”、“宽松”、“宽容”,成为一个时代理性的代言人,又因发表诸多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正、真理的言论,又成为一个社会良知的代表。2010年5月9日0时16分,朱厚泽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根据其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火化,骨灰送回家乡安葬。

     2010年5月11日上午9时,朱厚泽的生前友好暨部分爱戴者在北京医院向他做最后告别。我拿着一枝菊花,在先生的遗体前三鞠躬,表达了一个中国人对另一个中国人的哀悼和敬仰。

    看到了顾骧先生的挽联:民族脊梁贬谪不萎留得“三宽”青史在,乌蒙汉子铁骨永坚神州千古仰斯人。

    所言极是。

    http://s3/middle/6437ae59t864b9be90f92&690

                  朱厚泽先生(1931——2010)

http://s10/middle/6437ae59t864b9ca047f9&690

                 朱厚泽先生摄影作品之一

http://s3/middle/6437ae59t864b9d5329c2&690

                      朱厚泽先生摄影作品之二

 

 

                          山之骨——朱厚泽回南国友人信

    

钙,世之所珍。至于其人,山村野夫也。出身边陲,远离京华。无奈赤诚的良知乘时代的大潮被卷入风暴漩涡。沉浮之间,身影偶现,时而入人眼目罢了。野气未消,钙性难移,但恐所剩无几矣。

    君不见,遮天蔽日的蒙蒙雨雾,吸附着千年郁积的瘴气与近代生活的污烟,早已把那山之骨溶蚀得满目疮痍。山岩挺立的轮廓,在晚霞的余辉中朦朦胧胧,昏昏糊糊,迷迷茫茫,已经难以辨认了,它正消失在黑暗之中。

    山之骨,它还会于晨曦中,重新披上彩霞,再现它的身影吗?

    是的,当那山之骨从溶蚀它的茫茫酸雨、地下潜流,从浩瀚的林莽深处、野草丛里,渗过泥沙与岩缝,历经艰辛和曲折——沉积、蒸腾、散发,摈弃了那污烟和瘴气之后,他必将会重新凝结出来。

    那洁白透明的钟乳,磷磷闪光的石花,巍峨的玉柱,雄奇的石林,神秘的溶洞······那不是新生的山之骨吗!那新生的山之骨,必将比它的母亲——被溶蚀的朴实无华的野性山岩,千般壮丽,万般诱人······

    对这一天,人们满怀希翼、信心和激情。但是,那只能存在于未来,我们难以触及的未来。他不会出现在明天,或明天的明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走近食人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