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语文教学的苍白浮躁还原语文教学本色 |
分类: 杂谈稗闻辑录 |
怎么样教语文重要吗?真的又很重要。不然,教学改革就不会只在教学方法上大做文章,只在教学手段的形式上标新立异,在考试怎样得高分上动脑筋。
我们强调语文重要,是希望能“将课文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打通,让他们轻松地感悟课文内容”(李镇西语)。
于漪老师多次提醒我们:“教师须建设教学人生。”她说:“为什么我们的课不能刻骨铭心?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不能打动他们心灵深处的一隅?就是因为我们往往是泛阅读,是在文字的表面游移。”
在个性激扬的年代,我们急于想给自己找到一条成名捷径。在功利时代,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可避免成了一种工具,可以帮你走出狭窄走出冷僻走出贫瘠。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很多人的心思都在五花八门的个人秀上,教法花式不得其旨。
我们看不懂语文课,其实是看不懂我们自己的心。我们让课堂斑斓迷离,其实是我们自己在世界面前失魂落魄。通过课堂成为名师,通过分数成为名师,语文口号满天飞,江湖宵小一般分门立派,真可谓“浮躁与夸张共舞,流派与口号齐飞”。对语文,对教学,我们缺少冷静的审视,自省和修炼更是明显缺失。
浙师大郑逸农老师写下过这样的反思:“我与王尚文先生那一代语文教师相比,已经是不合格的了;但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语文水平继续弱化,这样下去,语文教育的明天在哪里?”我看了极其震撼。我读过我高中语文老师写的书,语言功底深厚,朴素有内涵,深刻又畅达。再想想钱梦龙老师那代人,学历并不高,可是诵读书画吟赋作诗都是信手拈来,气质儒雅语文风姿翩翩,袖襟飞扬间都是语文气息,课堂上洋溢着语文教学的智慧。他们有着纯正的语文教学路径,有着灵活的教学方法,有着真诚的教学理想。
而我们这代人语文基础很是一般,却总是好大喜功,喜欢标新立异。语文上努力不多,语文外总是刀光剑影。只求外在光鲜,忽视自我修炼,不朝语文内心走,只想找到终南捷径成就自己的亮丽。不是对着语言文字去教,不是因着学生发展去教,花式繁多姿态绚烂,却终究与语文渐行渐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课,一是要研究语文和语文教材,第二要研究学生。”“语文教学不仅需要知识,而且需要智慧。智慧的起点就是思考。”(于漪语)知道语文是怎么一回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审美气质等,再砥砺语文教学技艺,深入浅出,教出语文真味,这才能慢慢走向心中的语文风景。
走失了方向的出发,再远都是迷路。
怎么样教语文不重要,只要你教的是真实的语文。怎么样教语文很重要,我们要回归到语文的岸上。
满堂讲固然不理想,但你先思考,你能讲出满堂的精彩吗?满堂问我们要反对,但你先思考,你能问出语文的深刻与灵动吗?李镇西老师说得很幽默在理,一个真正有学问与情趣的教师,无论他怎么教学,哪怕他有时候“满堂灌”,都叫“素质教育”。所有的否定都不能着急,而我们对自己的反思则决不可延迟。
“语文教学的特点是慢热、恒温,不适合爆炒、猛煎,就像广东人煲汤那样,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很容易。问题在于,心态要摆正,不能太急。”(陈平原语)
语文教学是山,求一种厚实,似水,讲一种灵动。深刻切题的解读,灵活适合的教学,深刻,睿智,都是我们要努力追求的语文教学因子。朝向语文,朝向心灵,我们要贴的课堂教学标签只有一个——“语文”。(肖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