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老师写“下水作文”,写作指导更有针对性!

(2020-09-12 08:02:00)
标签:

教育

老师写下水作文

写作指导更有针对性

分类: 教育教学集萃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叶圣陶老先生说的老师经常动动笔就是我们说到的下水作文,按照老先生的说法,一个语文老师应该经常下水写点文章,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作文方面的进步。

一、下水写作不是负担而是享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能把下水写作当作一种负担。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你就一定要面对作文教学,语文老师会写作就像美术老师会画画,音乐老师会唱歌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美术老师需要画画给学生看,音乐老师需要唱歌给学生听,那么语文老师怎么可以不经常写点文章给学生看呢?

其实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多写“下水作文”,带学生过河,并适时适度地展示给学生听、给学生看,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到“美文” 的“刺激力”,心灵感动、产生共鸣,从而喜爱作文、敢于作文,并体味作文成功带来的快乐。老师的下水作文在带给学生快乐的同时,老师本身也会从自己的写作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享受。

二、下水作文不是模式而是引导

   很多语文老师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总以为下水作文就应该是一种范文,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一个典范,给学生提供的一个创作的模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写作模式进行写作,笔者认为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如果每次的作文老师都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模式,一种不变的思想,那么学生的思维真的会受到束缚,学生的个性会得不到张扬,教师的下水作文也就失去了他本来应该有的意义。

其实,下水作文应该是黑夜里的指路明灯,应该是大海上航船的指南针,应该是天空中的北斗七星……为学生指引写作的方向,告诉学生怎样写作才是正确的方向。至于学生在创作过程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波折,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没有经历过学生永远不可能明白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不要担心学生会犯错误,只有知道了学生的错误点在哪里,老师才可以有的放矢的给学生以指导;也不要害怕学生在写作的道路上走弯路,就像人生之路一样,走那些过于平坦的大路学生是很难发现那些乡间小道边小野花的美丽的!

三、下水作文不是屏障而是桥梁

   渴望与老师平等交流,是每个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有部分学生总是认为写作文很难,当老师说“作文不难”时,他们很希望老师写出示范文,得到写作上的引导,当然学生私下里也很想知道老师的写作水平到底怎么样,“下水作文”无疑是最好的解答。

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一味的作为一个旁观者,站在一边看着学生写作而从来不尝试着和学生一起写作,那就好像一个游泳教练老是站在岸上指导学习游泳的人做各种各样的动作就是不下水去做一次示范动作一样,在学生心目中会认为你根本不会写作,你的所有说教都缺乏说服力,久而久之学生和老师的心中就会树立起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不仅会影响学生写作的热情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热情。相反,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能经常下水写作,和学生在共同的习作中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那么这种心灵上的碰撞和契合,就像桥梁一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可实现教和学之间的零距离。

  “作文如做人”,作为一个老师我们要传达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写作的方法,还有做人的原则和精神品质、世界观等方面的信息。在老师下水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会看到老师积极进取的一面,会看到老师有钻研精神的一面,也会看到老师一丝不苟的一面……老师身上这种优良的品质和人格的魅力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在学习写作方法的同时也学会做人。一个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事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一定会让学生从心底里由衷的敬佩,这份敬佩会让学生不仅喜欢这个老师,也会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课程。

  四、下水作文不可超前而应同步

   有老师担心下水作文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会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些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再出色的老师恐怕也写不出各种风格的文章,如果班上的几十个学生都模仿同一种风格,也许考场上可以得到一个不算太低的分数,但却不能迸发出创作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来,这就要求老师的“下水”时间一定要恰到好处。

   有的老师认为可以先批改完学生习作,对其中的优点缺点了如指掌后老师再“下水”,写出的文章会更有针对性,利用“下水”文讲评时也能做到有的放矢。那么到底什么时间下水写作最好呢?当然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当场习作。这样的好处有:一、强烈的真实感。当着学生的面写作,一种真实的示范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二、深刻的平等感。教师的这种心态、这种意向,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课堂信号:你写我也写。大家一起参与、一起构思、一起摆弄文字、一起体验个中的甜酸苦辣,这无疑是一种课堂民主文化的生动体现。三、宝贵的生成感。教师现场写作,灵感、思路、技法、困惑等,都是动态生成的,这是作文指导最可宝贵的资源。我的经验可资学生借鉴,我的教训可让学生吸取。这样的甘苦得失,对于增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时效性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曾经有一位高中校长在高考结束之后,让学校里的十几位语文老师下水写作当年的高考作文题,很多老师在那里写作的时候煞费苦心,过后这些老师都感叹学生写作不容易啊。这位校长在进行这样一项工作的时候并不是想评价老师作文的优劣,而是希望借这样的体验式活动能促进教师换位思考,想想学生的难处,从中查找教学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将下水作文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自觉行为。我想这位校长正是因为看到了目前语文教学中教师不愿下水写作这一现象,才组织了这样的一次体验活动,目的在于提醒老师们不要让手中的笔太生疏了,不能让我们的大脑生锈了……

    虽然现在的孩子们摄取的信息量比较多,但在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老师不愿意上作文课的现象很普遍,就算有作文课也是敷衍了事,没有真正的起到指导作用。刘国正先生曾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

    我们的语文老师其实不必担心因为自己的作品写得不如学生而招来嗤笑,因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一个不变的规律。我们不是那些大文豪大作家,学生绝对不会用那种挑剔的眼光来看待我们,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学习提高,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知识文化积累,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让自己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