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乱解汉字现象不容小觑,它毁掉了汉语之根!

(2020-08-22 08:37:53)
标签:

时评

乱解汉字

穿凿附会

应该规范

分类: 传记文学串珠

乱解汉字现象不容小觑,它毁掉了汉语之根!

近年来,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出现了乱解汉字现象。一些人热衷于从汉字字形中寻找“微言大义”,把某些道理或看法附会到现代字形中,对一些汉字的乱解误读在网络上大量传播。对于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
  汉字是表意文字,但对其中的“意”,相当多的人理解得比较简单,以为每个字的字义均可以从其楷书字形中找到解释。汉字起源时确实与当时人们使用的图形符号有关。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古文字的构成规则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称之为“六书”,而“六书”之首即为“象形”。殊不知经历了几千年演变,很多现代字形与造字之初差距很大,不同汉字中相同的构件,其来源可能完全不同。要了解这些字的形义关系,有时需要回溯到其构件混同前的字形。
  更重要的是,汉字虽然属于表意文字,但字形中的构件并不都是表意的,而是有的表音,有的是代替某个构件的记号。若都当作表意构件去理解,则难免穿凿附会。
  汉字演变的复杂知识一般人不了解,这很正常,但切不可随意解读,以免将错误知识和观念流传下去,误导民众特别是中小学生,给汉语的理解和使用带来混乱,也不利于汉语的健康发展和传统文化传承。
  汉字历史悠久、不断演进,汉字中蕴涵着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追求。汉字与汉语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文化的记载者与传播者,凝聚着中国人的文化认知与文化情感,全社会应树立对汉字的敬爱之心。汉字学本身也是一门精深复杂的独特学科。特别是随着时代发展,很多汉字形成的语境已经改变了,理解汉字起源与演变更为不易。

为此,有必要在民众中普及科学的汉字基础知识。比如,可以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汉字溯源教育,将一些汉字学习与文化历史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会字形、字义,还能了解字词起源的背景及文化,从而理解其初始意义,准确使用汉语汉字,科学传播汉字文化。(人民日报·陈双新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