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阅读得分策略
(2019-02-25 17:40:29)
标签:
教育中考议论文阅读得分策略 |
分类: 教育教学集萃 |
一、知识梳理
1、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即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2、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2)论证:论证思路(论证过程)
(3)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4、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5、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引论部分即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应该弄明白的是:中心论点大多在引论部分提出,但不是绝对的。本论部分是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对论点或论题进行论证分析的部分。
结构形式一般有:A、层进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环环相扣。B、并列式:平列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段首有中心句。
一般借助过渡性的语句来突出这种关系,如“有”“还有”是并列或对照。“虽然”“但是”“固然”“诚然”“由此”是递进
结论部分是文章的最后部分,总结、重申论点、水到渠成,得出论点、发出号召、勉励、警示等。
二、论点
1、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
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也就是说,能够明确地表示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观点、态度。从形式上看论点是完整的陈述句、判断句(包括肯定和否定)
注意:反问句或比喻句等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不适合直接作为论点句。
一篇文章的论点有几个?
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它们都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2、中心论点呈现的方式
A、作者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
3、中心论点的位置
A、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B、有的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C、有的文章是叙述现象后稍加分析提出论点;
D、有的文章是在摆出对方错误观点分析否定后提出的中心论点
E、有的文章是在文章的最后才提出论点。
有些作者没有用明确的语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总之,论点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题目、开头,从常见位置寻找文章的论点,是我们的习惯做法。
4、常见的开头提出论点的情况
(1)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2)交代背景,说明写作的目的和原因。
(3)因事设问,启人思考。
(4)从日常生活现象落笔。
(5)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5、常见的开头提出论点的情况
(1)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2)代背景,说明写作的目的和原因。
(3)设问,启人思考。
(4)日常生活现象落笔。
(5)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三、论据
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础。有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类。
A、事实论据:
B、道理论据: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论据要确凿、典型、要能证明论点
四、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即摆事实,举出具体事例来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即讲道理,通过阐述道理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比喻论证其实就是议论文中的比喻修辞句,来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阐述道理。
四、考什么?
(一)题型一:在论点上设题
1、问文章的中心论点
首先看文章的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如果是论点:或完善或直接抄写下来,如果是论题:就要找寻作者针对这个论题的观点。
2007年河南中考试题,直接抄写题目“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2010年河南中考试题,找寻针对论题“匠人与大师”所持的观点
2011年河南中考试题,完善题目“坚持一件事原则”,即所持的观点
2、问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注意位置:开头、中间、结尾
注意方式:是否引用故事、歌谣、俗语、名言、生活中现象等。
3、问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并列和递进
(二)题型二:论据上设题
1、概括事实论据
答题指导:概括时和记叙类的方法有点不同,在点明人物、事件、结果的同时,要把论点融进去。
比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中的事例概括为:罗兰布歇内尔善于运用知识发明了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机。
2、补充事实或道理论据
注意:要有积累(困难/勤奋/诚信/感恩/读书
例:居里夫人致力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她专注于此,克服了重重嗣难,终于发现了镭并分离出纯镭,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整理课本中名人事迹
七上:鲁迅、居里夫人、海伦·凯勒
七下:邓稼先、闻一多、安徒生、贝多芬、吕蒙、英国南极科考队斯科特等。
注意:补写论据要看清类型;是否有字数限制;尽量用名人事例或名言,不要用大家不熟悉的内容。
3、解析论据与论点的一致性。
(1)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论据用来支撑或证明论点的。如2010年河南中考《匠人与大师》中:画家的事例重点在目标和信念上,而第段阐述的观点是“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所以画家这一论据与论点不一致,不能很好地证明观点。
(2)辨析论据类型及作用
语言表述:这是……(事实、道理)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三)题型三:论证上设题
1、在论证思路上设题
(1)问段落(或句子)顺序能否调换。
答题思路:
A.如果是逐层深入的论证:不能换,因为逐层论证,层层深入地论证论点。
B.如果是并列式的论证:可能能换,因为这几段是并列式,从几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也可能不能换,要考虑与总括句的照应关系。
(2)问怎样论述论点的。(主要是针对全文或某段论证思路的考查)
答题指导:怎样提出观点用什么论证方法阐述观点得出什么结论。
(3)论证方法的判定及作用分析
举例论证:举了…的例子,(从正面、反面)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警句、格言、谚语、公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点更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比喻论证: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观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对比论证:将…与…对比,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四)题型四:语言风格上设题
1、整体语言风格
(1)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2)语体特点。口语和书面语。
掌握一点关键词:简明平实、亲切自然,通俗浅显;含蓄委婉、庄重典雅;
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文采等。
做这类题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2、具体词语分析
答题思路:
(1)解词;
(2)这个词表达了……的内容,对论点起到……的作用;
(3)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五)题型五:开头段的作用
以故事、生活现象、诗词、名言的开头最易考查其作用
做题思路
总结段意:开头写了……的内容,
引出……论点(或论题),有时也可以作为……论据论证论点。
引起读者的兴趣,增强文章趣味性。
引出下文。
(六)题型六:问题目作用
题目形式新颖的最易考查其作用
答题思路:
运用了……的修辞,提出……论点或论题;引人思索;形式新颖独特,引起读者情趣。
(七)题型七:结尾段(升华段)设题
答题思路:
1、论点在题目上或开头已经提出论点的,结尾段作用是: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强调中心论点的重要性,及其重大意义。要么是:总结全文,强调论点(或发出号召,指出希望)。
2、论点在结尾在提出的文章,结尾段作用是总结全文,水到渠成得出论点。
3、结尾补充论证的,作用是使论证更加严密或深入。
(八)题型八:信息筛选
1、准确把握全文段落结构;
2、看分做题。2分题可能要点是2点或4点;3分题可能就是3点。
(九)题型九:主观评价题
1、有的可支持、可反对,要自圆其说,论据充分。
思路:观点+阐述
2、有的需辩证看问题。
3、主观题其实不主观,答案也在文里面。要和作者站在一边,作者意思就是正确答案,只是让你表述出来。
语言组织:层次清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有文采,能用上成语、名句、排比句更好。
(十)题型十:结合实际谈体会
基本思路:论点+生活事例+总结重申
注意:读懂题干中“实例”要求:是具体事例还是泛叙即可。
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本文讲述了什么道理?
从以下两方面把握:
(1)位置:论点常在这些位置题目点明开头提出(事例引出/名言引出/直接提出/引用提出)结尾总结文章中间
(2)句式:一般是判断句,有判断词,或能转换为判断句。
2、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
如果是论点,回答格式是:是论点,因为它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且是判断句,表明了作者对XX问题的观点看法。
如果是论题,回答格式是:是论题,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虽是个句子,但是个疑问句,)仅仅提出了本文要议论的问题或话题,没有表明作者的态度观点。
3、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常见的有:名言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名言后边,答题格式是:道理论证,引出并证明了XX的论点。如果名言比较幽默,还要写上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事例开头,而且论点就在事例之后,答题格式是:事例论证,引出并证明了XX的论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比喻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其后,答题格式是:比喻论证,引出并证明论点,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直接提出论点,答题格式是:开门见山,直接亮明了作者的论点。此种情况较少。
虽然是名言、事例或比喻开头,但后面跟的是论题,答题格式是;引出论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还有一种开头不太多见。先提出一种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举出一些貌似能证明的事例或名言,与中心论点截然相反。答题格式是:提出错误片面观点,举出片面事例或名言,为本文树立批驳的靶子,从而引出本文论点。
4、本文/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题思路: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5、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事例论证的回答格式是:具体有力地证明了XX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的回答格式是:生动形象地证明了XX的论点,通俗易懂,容易让人接受。
对比论证的回答格式是:将XX和XX作对比(或从正反双面进行对比),突出证明了XX的论点,给人深刻鲜明的印象。
道理论证(常常考查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的道理论证),回答格式是:通过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证明XX的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注意:“XX的论点”,如果是从全文问论证方法的作用,要写中心论点;如果是从某一段或几段问,要写分论点,分论点往往在论述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6、本文/本段用的什么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种。作用都是证明了XX的论点。
7、文段中举了哪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按照谁干什么的公式概括。作用: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XX的论点。
8、文中为什么举作者自己的事例?
答题格式:(1)拉近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文章产生亲切感真实感;(2)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XX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如果在开头,则接着写:(3)引出论点或论题。
9、“XX”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格式一:不好。因为“XX”词有XXXX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更加符合事实;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回答格式二:该词去掉后语句意思发生了某某方面的变化,与事实不符。去掉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0、为本文/本段补充一个事例。
答题格式:按照“人物/事物+体现该文或该段观点的关键词+具体事+结果”的公式,最好是名人事例,切忌张冠李戴、细节失真。还要注意字数简洁。
11、说说本文的论证过程/思路/层次。
常见的典型思路是:提出XXXX的论点;用XX论证方法和XX论证方法证明论点;得出XX结论。
12、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感受/启发。
答题格式是:正如文中所说,XXXX(中心论点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或题中指定的话)+在我生活中,XXXX(生活中的事例现象)+我认为,XXXX(对上面两点谈看法)。
1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结合原文和自己生活实际,谈发现、体会等。
解题要点:阅读链接材料,找出与原文的链接点;
分析材料与原文的关系:对比类比
要审清题目要求。若有几则材料,就从几则材料中概括出共性,任选一个角度即可,答题时既要提到原文,又要兼顾材料内容,还要谈出自己感受,并注意字数要求。
14、说说某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一般考查的都是结构上的关键句,答题格式如:承上启下,承接上文XX,开启下文的的XX。中心句,揭示了文章的XX观点。与XX句前后呼应。
15、某某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一般往所在句的前边找,往往是前边的那句话,或那句话的一部分。(2)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合适。
16、本文的分论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题思路:分论点一般是论证部分的段首句,也会是段尾句,有时候独立成段。
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并列关系,也有递进关系。
17、本文语言风格是严密/生动。请结合某某句简析。
严密的答题格式是:该句中某某词语有XXXX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符合事实;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生动的答题格式是: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某某修辞(或者是使用了口语),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趣味性。
18、最后一段不能证明论点,能不能删去?为什么?/最后一段不能证明论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不能。因为(1)该段阐明了XX词语(多为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和XX词语(最后一段中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避免读者产生误解;(2)体现了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
19、议论文中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1)XX描写,描写了XX人的XX形象/品质等,增强了事例的真实性;(2)使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XX论点;(3)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趣味性。
20、说说本文/本段/某几段的论证结构形式,并作简要分析。答题格式:总分式或分总式或总分总式。总分总式分析是:(1)提出XXXX的论点或用XX引出XX的论点;用XX论证方法和XX论证方法证明论点;得出XX结论。总分式分析只有(1)(2),分总式分析只有(2)(3)。
21、说说本文/本段/某几段所举事例在论证角度上的不同。
答题格式:XX是正面事例论证,XX是反面事例论证。
22、联系生活实际,对文中观点和材料发表看法、见解与主张。或根据文中话题自提一个有别于文中论点的观点,并陈述理由。
答题思路:(1)先提出论点,要注意用判断句;(2)再进行论证,最好用事例论证。
23、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答题思路:(1)从论题角度拟,可以用“论XX”、“议XX”或“谈XX”的格式;(2)从论点角度拟,可以用“XX是XX”、“XX应该XX”的格式。
一、关于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