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课出彩需要丰厚的文化底蕴【原创】

(2014-12-08 09:22:16)
标签:

教育

语文课出彩

与文化底蕴积累

分类: 教育教学集萃

  语文课出彩,除了需要老师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以外,更需要老师积蕴丰厚的文化底蕴。因为语文教学的内容不仅仅是几本教材,还涉猎各学科的相关知识,乃至古今中外厚重的文化遗产和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文化底蕴浅薄的语文老师“胸中无物”,必然囿于教材的禁锢而缺乏创意,不能掌控教材而照搬教参或别人的教学模式,过分依赖多媒体而缺失对教材教法研究,因而不能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语文课不能上出彩,当然就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激情和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我有两个忘年交小朋友,是初二和高一的学生。他们的书包里语文教辅资料令我羡慕,所有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要点、阅读能力训练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的延伸拓展训练,应有尽有,简直太棒了。可是这两个小朋友的语文学习成绩让人失望,每次考试都在六七十分(120分卷)徘徊,家长着急,学生焦心。他们让我提供学好语文的诀窍。我笑了,学语文哪有什么诀窍可言。

  为了不使两个小朋友失望,我不动声色地打听他们的语文老师怎样上课。原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或者大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大约备课组统一定制的)或者就是照本宣科,把课文后面的辅导解读和思考练习题念一遍对答案,让学生画出考试重点,大量相关的课本知识束之高阁,让学生课下自己阅读背诵,仅此而已。明明一篇课文学完了,可是学生对它的印象比较模糊;教学过程是有了,但仅仅是“水过地皮湿”,学生的成绩怎能很好呢!

  这样的课堂教学,完全没有老师自己的东西在里面。只知道“拿来”使用现成的课件,并没有运用脑髓去分析挖掘教材的内涵,确立最佳教法,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归根结底这是语文老师缺乏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没有激情,教学方法不科学造成的。

  为了避开批评他们老师的嫌疑,我“迂回”地告诉他们,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要对语文有感情,和语文进行灵魂的紧密接触。课文无非是例子,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文学阅读鉴赏和写作能力最直接最有用的媒介,一定要在课文文本上下功夫,不能认为读一遍课文,看看老师在小银幕上罗列的要点和知识结构图就等于学好课文了。再说,语文的内容包罗万象,要用自己的眼光观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处处都是精彩的语文。如果掌握了课文的知识体系,再做到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分析,学好语文是很容易的事。

  建议他们最大限度地使用课本和配套教辅材料,吃透课文,巩固基础知识,养成认真思考探究的学习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辅导,这两个小朋友的语文成绩都有明显好转,考试成绩都达到八九十分,在班里属于中上等水平。如果再经过阅读方法和作文训练,肯定成绩还会提高一步。

  语文老师要想要把课上出彩,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提高成绩,就一定要多读书勤思考,长时间地积累沉淀,以积蕴丰厚的文化底蕴激。唯有这样,老师才能在教材里游刃有余,形成自己的创新高效教学模式,才能激发自己的教学活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学生文化知识不断丰富的同时,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和兴趣,进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试想,老师除了上大学囫囵吞枣读了一些书以外,在工作岗位上被繁杂的事务缠住手脚,无暇也不想通过持之以恒的读书提升内功,必然使课堂教学缺乏高屋建瓴的总括驾驭能力,流于形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泛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大师的话明确指出文化底蕴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丰厚的文化底蕴一定程度上决定语文老师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决定教学的效率和成果:文化底蕴是语文教学出彩的必要条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