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滇池大观楼的文化内涵【原创】

标签:
游记随笔文化漫谈天下第一长联旅游 |
分类: 都市风光掠影 |
感受滇池大观楼的文化内涵【原创】
昆明滇池畔的大观楼,同黄鹤楼、岳阳楼一样跻身国内名楼之列。现在看来,在现代化高楼和众多景点里复制的仿古楼里,它是那样不起眼。可走进去,贴近它,才发现大观楼里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无论怎样估计都是不过分的。
大观楼高约十数米,与滇池西面苍翠的太华山隔水相望,临滇池,对西山,凭栏远眺,峰峦千重,碧波万顷,烟鹭沙鸥,尽收眼底;回眸四顾,湖池岸柳,绿水荷花,亭台廊榭,莺飞蝶逐,令人陶醉。真可谓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睡美人山”(西山)的美景历历在目。
毋须浪费笔墨叙述大观楼辉煌的历史,也没有必要详述它的古建筑特点,移步换景地介绍它鲜花簇拥里座落的众多景点,仅是大楼身上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就够使人无比惊诧的了。大观楼正面上层有匾额“拔浪千层”,系咸丰乙卯年(1855)御笔赐题,雄厚古朴。后门亦有匾额楹联。匾曰“真大观也”,楹联曰“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三楼上还有一匾,称“烟波世界”,俱是帝王将相雅士文人对眼前的美景的赞誉抒怀之谓也。
大观楼之所以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一副被誉为“古今第一”的长联。这副长联是清代寒士孙髯(字髯翁)所撰,共一百八十字,颜体楷书,严谨浑厚,被视为云南省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据记载,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大观楼及其附属建筑全部完工,成为我国西南边陲一大景观,时逢“康乾盛世”前期,一时间文人毕至,骚客咸集,附庸风雅,赋诗填词,好不热闹。但是那些应景唱和之作,无一不是粉饰太平,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阿谀之词。当时的布衣寒士孙髯,对此十分不屑,于是慨然挥笔,写下这副洋洋洒洒名扬天下的“题大观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篙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长联上联写滇池风物,把大观楼四周的美丽景色,描绘得像一幅活生生的图画;下联写云南历史,既回顾了云南数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烟云,又表达了封建社会必将没落的发展趋势。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而且文辞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有力,写景状物,叙事抒情,将诗人卓尔不群、傲然雄视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孙髯翁的这幅长联一出,有如石破天惊,朝野震动,儒林羞赧。很多官绅士大夫以及御用文人都不服这口气,诋毁者有之,嫉妒者有之,改篡者有之,效颦者有之,化用者有之,不一而足。从朝廷显贵到佛门道家弟子,自负学富五车或自觉胸有点墨颇得“之乎者也”精髓的,咸来毕至,希冀与之一较高低。谁料竟无一人能望其项背。其中位高权重的云贵总督阮芸台,官高位显,又自命不凡,自恃满腹诗书经纶,浑身道德文章,自负地将长联进行了修改: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凭栏向远,喜茫茫波浪无边。看东骧金马,西翥碧鸡,北倚盘龙,南驯宝象,高人韵士,惜抛流水光阴。趁蟹屿螺洲,衬将起苍崖翠壁;更苹天苇地,早收回薄雾残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鸥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草囊。爨长蒙酋,费尽移山气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藓碣苔碑,都付与荒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鸿雁,一处沧桑。
这一改,不要说滇中文人了,就连一般民众也能看出个中优劣。因而《滇中琐记》载有一名谚:“软(阮)烟袋(芸台)不通,韭菜萝卜葱。擅改古人对,笑煞孙髯翁!”
任何文物古迹都是先贤圣哲文化思想的衍生物,大观楼也不例外。我们的古人真的很有文化素养,他们在推崇诗词歌赋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又把这种诗画意境付诸于形体,留下如此富有文化内涵的大观楼。现在的人们在感受它的古老与沧桑时,读懂和感悟的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见证着昆明历史发展进程的大观楼,其外貌形质都没有过人之处,但是,却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文学艺术价值,建筑科学价值和园林景观价值: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
大观楼正面
大观楼后面
大观楼侧面
大观楼景区的亭台楼榭俱是大观楼的附属建筑,形成一个建筑群落。
荷叶田田,红花照水,曲径桥栏,亭台点缀:美不胜收。
(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本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