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坛新星突然辞官折射啥?
(2012-10-18 17:07:10)
标签:
杂感稗闻人生漫议辞高官教书做自己喜的事杂谈 |
分类: 杂谈稗闻辑录 |
令人艳羡的高官不做,偏要去在做教书匠“老九”,这在世人眼里无异于脑子有病,是走下坡路的疯子。其实,他的选择,并非对为官作宦的否定,也并非象公知们期待那样的“反体制”,他与仕途好合好散,这里面折射他的人生价值取向和非凡的理想追求。
关成华在自己的博客里这样吐露心迹。离开北京大学刚刚一年多,就萌生了重返大学校园的念头。他在1999年底被调往北京团市委任副书记一职,由此开启了在常人看来前景光明的从政之路。当时的他更珍惜和在意的是终于有了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憧憬着自己通过完成从校园文化到社会文化的适应和超越,来检验和印证在论文中和课堂上形成的认识和想法。他是怀着激动愉悦甚至是迫不及待的心情投入这一岗位带来的全新挑战之中的:奔走于无休止的忙碌和应酬,习惯了不间断的掌声和笑脸,经历着很普遍的煎熬和挣扎,看似春风得意、顺风顺水,却时常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内心滋生了不可抑制的再次突破自我的念头。也就是在此时,他萌生了要找回简单自然且充实明亮的快乐,要在年富力强时从事真正热爱的事业。这个愿望并没有因为2001年底升任团市委书记而消失或减弱。
关成华的抉择是义无反顾的,并非是心血来潮的猎奇或者说是尝试新鲜,而是胸有成竹地按部就班的实施,他在等待时机。终于在2005年夏天,顺利通过北大法学院的博士论文答辩后,正式向北京市委主管领导汇报了他的想法,并且争取到了领地的理解和支持。那时的计划是:先到海外访学一年,延续攻读博士期间开始的电子政务立法问题研究,待归国后再决定发展方向和去留问题。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就象一叶扁舟顺水而行,想改变方向需要不屈不挠地想既定目标坚持。2006年春天,关成华在事先并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被派往昌平区工作。他在半年后的正式谈话中向市委主要领导做出承诺:先搁置访学和重返高校的想法,全力做好昌平区的各项工作。他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完全发自内心且自觉自愿的。他一直坚守自己的信条: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实施到极致,不允许有任何遗憾;把要承担的职责履行至优秀,不遗留一丝后患。此后在昌平工作的近四年时间里,他把自己的理想放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之中,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只要心诚,石头也会开花。终于,2010年6月他圆了重返大学校园的梦。在昌平的四年里,他经历了区长、书记两个岗位,完成了承办奥运项目、服务国庆60周年大典两项历史性任务。并于2009年11月份正式向上级组织和领导提出了申请:希望离开现在工作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究后重新加入高校教师队伍。2010年上半年辞去昌平区委书记职务,再去市委党校参加区县局级领导研修班学习,最终前往北师大出任教职……
为常人所不为,坚持走自己的人生路,思考人生、社会、国家,在“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探索之路上孜孜以求,没有超人的胆量和务实求真的奉献精神,是不可能走到既定目标之处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此,中国少了一个书生气十足的达官政要,多一个探求富国强民真理的文面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