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愿意做第二个福特
教室走廊的窗下有一个拖把,倒在地上,已经有两天了。几个打扫卫生的同学,都去拿那些竖在墙根正正当当的拖把用,没有谁去主动把这个倒地的拖把扶起。我有些气愤,但还是没有发火,也没有直接挑明。课前,我讲了一个故事,就是著名的福特应聘故事:
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废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
然后才直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
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
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
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会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
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为公司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这个公司也很快就扬名天下,福特把这个公司改为“福特公司”,也相应改变了整个美国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这就是今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造人福特。
看见小事的人能看见大事,但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见”小事。这个故事让学生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同学们都暗暗佩服福特幸运。故事讲完后,我问了一句:“谁愿意做第二个福特?”结果同学们纷纷举手,只见教室里手臂林立,有的学生还跃跃欲试,几乎要站起来。我的心里很满足。
可是我环视一周的时候,发现坐在东北角的一个刚刚转来的同学没有举手,当我把目光扫向他的时候,旁边的同学还用胳膊肘顶他一下作提醒,但他也没有在意,也没有把手举起来。我有些失望。一节语文课结束了,下课后,这位同学让他的同桌偷偷交给我一张纸条:老师,我也愿意作一个福特。但举手并不代表就成了第二个福特,关键要看具体行动。
我把纸条慢慢放进了课本,回味着他的话,没有表态,也没有和他谈话,悄悄地出了教室,准备给另一个班级上课。
同学们见我走了,也都陆陆续续走出了教室。有的拿着杯子去打水,有的出去活动,有的在走廊里走来走去,有的去方便。每一个出来的同学几乎都能遇到这个倒地的拖把,谁也没有过去动它一下。拖把依然躺在那里,没有人理睬。我悄悄的站在一个角落观察着,注视着,期盼着。
这时,只见给我纸条的那个新同学拿着杯子默默地去打水,他一走出教室,看到倒地的拖把愣了一下,然后没有犹豫,没有迟疑,很轻松的弯下腰去把把拖从地上拿了起来,竖好,然后默默走开了。
我看得真真切切,此景此情使我我忽然明白了:做一件小事并不是人人都会的。有的人觉得这样的小事不值得一做;也有人对一些小事熟视无睹,不屑一做,“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还有的人不会发现生活中的小事,不知道哪些该做应该怎样做。
看来想成为第二个福特并不容易,需要有一颗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需要有甘愿做小事的意识。谁想成为第二个福特,谁是第二个福特,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有一双福特之手,有一颗福特之心。(文章来自沂蒙第一才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