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六大古镇 魅力西塘(一)
(散文随笔)
西塘既然位列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必然有其入班列朝的资本,古镇里有九条河道纵横交织,将整个镇区自然分为八个区域,纳入清流环绕的格局,使其冰清玉洁的肌体得到清凌凌河水的浸润,婉丽清越。道骨仙风的几十座古桥最是情韵依依,不离不弃地紧跟清河的倩影,甘心情愿地做妩媚碧水的“粉丝”,恭谦勤谨地将街衢与河流沟通,方便才子佳人摘花赏月;荣辱不惊的石桥阅历颇深,见识不凡:它默默倾听了千年流水的轻吟浅唱,惯见了浆橹轻摇搅起的波浪涟漪,阅尽了两岸人家的奇闻轶事,凛然一副沉淀繁华过滤苍桑的长者姿态。粉墙黛瓦的古老民居鳞次栉比,依偎小河两岸,岁月风雨留下一道道墨痕,象是文化年轮的标签。这就是“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远离尘世的喧嚣,静如处子婷立在鲜花绿树丛中。
西塘千年的历史积蕴了深厚的璀璨夺目的文化内涵,张扬着文化古镇的内蕴神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越角人家”之称。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又称“胥塘”。西塘地势平坦,为一马平川的膏腴之地,故又别称“平川、斜塘”。早在唐开元年间西塘就呈现雏形,人们沿河建屋,依水筑楼;南宋时村镇渐成规模,形成市集;元代开始依靠水运集市大兴,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切的形容。
西塘得日月之精华,河流之毓秀,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西塘人引以自豪地宣称,这块催生财富人才的名贵之地,养育出进士十九人,举人三十一人;明代以来有志书记载的就有九人,有著作留世的有一百零三人,令人侧目敬仰。杨茂、张成两位是西塘元代工艺美术大师,漆雕巨匠。他们的作品出神入化,尤其是漆雕中的剔红技法达到了顶峰,代表了元代漆雕技艺作品的最高水平。周鼎、陈舜俞和吴镇并称“嘉善三高士”,他们在《萍川十景诗》中描绘了西塘许多当时罕见珍贵的景致,如“西塘晓市、北翠春耕、南泓夜泛、环秀断虹、雁塔湾头”等,揭示了古镇西塘当时的生活场景,展示了西塘一幅幅美丽的历史画卷。顾锡东是现代著名剧作家,原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越剧院院长,他一生致力于越剧的创作,写下了大量剧本,其中以《五女拜寿》和《汉宫怨》最为著名。
西塘民风淳厚,重教尊儒之风长久不衰,楼台亭阁无不继承秦砖汉瓦的遗风,园林水榭无不洋溢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高超的技巧,展现着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积淀。西塘古镇保护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一个专家们研究“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圣地;是艺术家们描绘“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基地;也是游客们品味“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乐园。西塘古镇以特有的文化气质和诱人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热衷于寻芳览胜的艺术家和驴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