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幼儿教育家长十要十不要

(2010-07-06 22:54:03)
标签:

转载

幼儿教育家长十要十不要

 

一两三岁的幼儿,正处在身心早期快速发育中,模仿力、认知力和想象力迅速增强,其行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家长在教孩子学这样做那样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他们不听你的,而是自顾自玩,自行其是,自得其乐,有时还使性子、发脾气,甚至耍泼耍赖,怎么办呢?建议做到十要十不要。

一、要尊重幼儿的自尊心,培育他们的自信心,不要随口乱骂粗口。

如,板着指头教幼儿这是大拇指、食指,或打着手势比划12345,或对着实物说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一定要耐心,一遍,两遍,无论多少遍,直到幼儿学会,期间还没学会的任何时候,不可冲口而骂诸如“真笨!”“蠢货!”“你是猪啊?”之类的伤害幼儿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话。

二、要身教重于言教,不要拿着电筒照人不照己。

如,要让幼儿学会使用“你好!”“谢谢!”“不用客气!”“对不起!”“再见!”“早晨好!”“晚安!”等文明用语,家长要自己先做到,并教会幼儿怎么使用;要让幼儿养成将垃圾丢进垃圾桶的习惯,家长当着幼儿的面和背着孩子都要做到,更不能随手高空抛物,哪怕是一小片废纸巾。

三、要一诺千金,不要承诺了的事,过后不兑现。

如,当幼儿吵着要你同他一起玩的时候,你正忙别的事分不开身,于是随便答应一句:“别吵,别吵!爸爸做完这件事后就同你一起玩。啊!”孩子听后,不吵了,自己一个人去玩了。可是事后,你却忘了你的承诺,接着去做另外的事了。别看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次数多了,你在他的心目中就成了一个不讲诚信的爸爸。以后,他应承你的事也将不算数。

四、要多让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事事越俎代庖。

如,幼儿一岁左右就愿意自己动手吃饭,虽然弄得桌上、椅子上和地下到处都是饭菜,还是要多让他学会使用勺、筷,自己吃为好。到了两三岁,可以教他们自己洗澡、穿衣服、识字、做游戏等许多事情。

五、要多与幼儿沟通商量,让他们做什么不做什么,不要武断粗暴。

如,什么时间看《天线宝宝》或《少儿节目》,怎样拼各种图形,喝点什么吃点什么,玩什么,听什么歌,讲什么故事,等等,要尽量同孩子经过商量达成一致,再让孩子单独去做或同孩子一起去做。这样做,不仅能启发孩子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养成他的时间观念,培育孩子的想象力和参与意识。

六、要合理膳食,不要单一。

奶品、米饭、蔬菜、水果、肉蛋、鱼类等,尽量搭配好,让幼儿能获取充沛的营养。饮食决不可单调,不要完全听任孩子喜欢吃什么就给什么,以至从小养成挑食的坏毛病,更不要随时随地给孩子吃零食,应当养成一顿一顿吃饱的习惯。

七、要对错分明,不要娇惯溺爱。

如,孩子乱吐饮食、乱丢物件、耍泼哭闹、出手打人等,该批评制止就要批评制止,实在不听,不妨给一点惩罚。给什么惩罚,可以预先打招呼、定规矩,有时可以与他协商。关键是必须讲清道理,耐心地讲到他懂了并改了为止。

八、要动静相宜,不要片面抹杀孩子好玩好动的天性。

好动,是好事。如果某个孩子像木头一样呆头呆脑,哪个家长都会头痛。一定要放手让他们玩个痛快,跑跳、玩球、骑车、游水、滑滑板、荡秋千、捉迷藏,等等,不要怕出汗水,不要顾忌弄脏衣服。在玩耍中,让他们提高动作技能,获得快乐的心情,增长思维智慧。不过,在玩耍中务必防范触电、烫伤、摔伤等危险发生。家长的责任就是指导并帮助孩子既会动,又会静。如,集中相当一段时间的注意力静下心来拼图、识字、唱歌、画画、看图说话、听故事、看电视等。

九、要及时回答孩子的提问,不要挫伤孩子求知的兴趣。

“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孩子从学说话开始,问的问题与日俱增。家长一定要做到有问必答。人身上各个部位和器官,家里各样物品和摆设,出门见到的花草树木、大人小孩、小狗小猫、街道车辆,等等,凡是孩子问到的,有的看到而没问到的,家长要尽自己所知道的,准确地告诉孩子。你如果不懂也不要一口回绝,可以现炒现卖,先自己去弄明白再告诉孩子。即使自己不懂,一时又弄不明白,也要诚实地告诉孩子,绝不可有问不答,更不可有任何厌烦的表示。要在回答孩子的问题中,注意发掘孩子的兴趣和天赋,寻找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方向,以便将来大力开发,重点培养。

十、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不要抽烟、酗酒、打骂、赌博。

如,有的家长嗜好吸烟、酗酒,有的还喜欢玩牌,赌点小钱,最好都戒了。即使戒不了,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吞云吐雾、吆五喝六、大呼小叫、丑态百出。有的,时不时将在外面受的气,带回家里发泄,骂骂咧咧,甩盆打碗,或者夫妻之间有了意见,便吵吵嚷嚷,拉扯打骂。须知,这些做法,不仅破坏家庭的和谐,而且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容易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