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绘彩的龙脊梯田(上)
——阳朔系列之六
龙脊梯田是阳朔著名风景区,山青水秀,瀑布成群,四季壮观秀美:春叠银带,夏翻绿浪,秋垒金阶,冬盘银蛇,各有神韵。农历五月十五梯田开始放水以后的半个月,此时是稻田灌水后插秧的季节,梯田水满田畴、倒影如镜,如串串银链山间挂;夕阳西下时,一座座山峰则成了金碧辉煌阶梯,令人如痴如醉。中秋节以后的半个月,梯田一片金黄,色彩艳丽,农家的木屋前后晒满了红辣椒,山寨一派丰收景象。龙脊的雪景也很美,梯田的线条更清晰,雪白的田埂犹如山舞银蛇,银妆素裹,分外妖娆。
登高远眺,美不胜收的壮观景色尽收眼里:一道道梯田气势如虹,蜿蜒曲折,层层叠叠,如行云流水从山脚一直盘绕到山顶,盘踞于高山之巅的云雾之中。山色空蒙,绵延十几公里的田埂里,只有一两个白衣壮民或红衣瑶民在高低起伏的翠绿海洋里时隐时现。这里的壮、瑶民族世世代代居住在青瓦木楼之中,男耕女织,淳朴善良。金竹壮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北壮的楷模;黄洛红瑶寨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集体长发村之最;龙脊古壮寨至今保留着许多文物古迹。龙脊梯田是壮、瑶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大地飞彩的不朽乐章。


龙脊梯田始于元代,数百年来,历尽沧桑。居住在这里的壮族瑶族人民,祖祖辈辈,筑埂开田,向高山要粮。从水流湍急的溪谷到云雾缭绕的山峦,从森边缘到悬崖峭壁,凡是能开垦的地方都开了梯田,播种生存的期冀,收获温饱的希望。他们的子孙接过父兄手里的锄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拓荒耕种勤劳不辍。这样经过了几百年,多少代人的努力,才使龙脊梯田日臻完美,形成今天的壮丽景观。
实在无法想象,八百多年前,龙脊的壮民和瑶民面对横亘在面前的深山,是如何咬紧牙关,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开垦出第一块梯田的。当初龙脊开山造田的祖先们更没有想到,他们用血汗和生命开出来的梯田,今天竟变成了如此妩媚壮观的几何彩图世界。水无涓滴无为用,山到崔嵬犹为耕。只有具有创造力的人类,才能创造如此灿烂辉煌的奇迹。
龙脊梯田之所以出名,就在于它的恢宏磅礴的气势。从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缭绕的山巅,从万木葱茏的林边到石壁陡崖前,凡有泥土的地方,都开了梯田。梯田如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南国山区处处有梯田,可是像龙脊梯田这样大规模的集中在一起,实在是世所罕见。从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缭绕的山巅,从万木葱茏的林边到山石嶙峋的削壁陡崖前,只要是有泥土的地方,那梯田便连绵不绝,一步步叠入云天,堪称天下一绝。
龙脊梯田景观奇异,一是规模大,几个乃至十几个山头全部是梯田,集中在一起,蔚为壮观。二是引水爬山俱是水田,春流碧浪秋砌金,稻谷飘香唱丰稔。不像别处梯田垒石围堰,贫瘠裸露的山石难造肥田。三是梯田块多而地小,田块之多,逾千上万,而地块之小,连牛犊转身也有点困难,最大的田块不超过一亩,大多数是只能种一两行水稻的“带子丘”,最小的就小到“蚂拐(青蛙)一跳跳过三块田”。其四,也是最具有魅力的,就是瑰丽的自然景观。流水行云般的线条,畅酣淋漓的韵律,鬼斧神工的造型,如诗如画的意境,摄人心魄,引人赞叹。以龙脊梯田为题材的摄影作品就因为“神妙的韵律,优美的线条”而在国际国内的比赛中屡屡得奖。

龙脊梯田之妙,在于巧手绘出锦绣河山。有些山峰被梯田环绕成一只只巨大的螺蛳;有的被梯田摆布得像一面面打开的折扇,或半开半掩地斜叠成一个个狭长的扇面;有的则像五彩天镜被摔碎成不规则的碎片,然后有机地镶嵌成迷离神奇、变幻莫测的多种图案。山路悠悠,蜿蜒在跌宕回旋的梯田里;壮歌声声有如天籁,飘绕在山水映照的五彩云霞世界;那一幢幢披云戴月的吊脚楼,掩映在青山林海的怀抱中,云遮雾绕,堪比仙境。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距今已有六百五十多年历史。龙脊开山造田的祖先们当初没有想到,他们用血汗和生命开出来的梯田,竟造成了如此妩媚潇洒的曲线世界。
龙脊梯田之美,表现在四季风光各异,每一季都展现着千媚百娇的姿态:春来,水满田畴,如串串银链绕山间;夏至,禾耒吐翠,似排排绿浪从天泻;金秋,黄澄澄的稻穗铺天盖地,山像座座金塔耸玉宇;隆冬,瑞雪普降,山舞银蛇,若环环白玉砌云端。龙脊梯田的最高境界,就在于化生产劳动为艺术创造,集壮丽与秀美为一体,创造了世间罕见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典范,使游客叹为观止。
龙脊梯田之美,表现在浓浓的田园生活气息。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各族人民,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美好的生活,开创着未来。壮景织出了五彩世界,蜡染布染出了烂熳的山花和幸福的期冀,绣天传递着阿妹的憧憬与欢笑,香包祝福着平安和吉祥。生态歌舞演绎出民族图腾的古往今来,山清水秀孕育出热情客歌的豪爽性格;侗族大歌登上国际舞台,红瑶村的长发妹登上了吉尼斯的世界记录。龙脊梯田以其田园诗般的韵调,谱写了神州大地绚烂的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