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皮格马利翁”效应(一事一说)
——写给年轻的爸爸妈妈们
现在的独生子女,可以说个个如花似玉,聪明伶俐,是思维活跃、意识超前的小精灵。但是,又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处在大人的溺爱包围之中,不可避免地养成任性、自私的性格和唯我独尊的心理。引导不当的话,极有可能在道德品质的养成和学习目标上出现“岔道”。怎么办?
孩子调皮顽劣,不听招呼,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不要着急,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引导,关键在于要始终坚信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人才,这点就是教育学家所说的“皮格马利翁”。通俗地说,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上,一般会朝着家长所期望的方向目标前行,最终达到家长所期望的目标。家长有怎样的期望,子女便会有怎样的结果。
所以,无论孩子犯怎样的错误(不犯错误的孩子是不存在的),家长都不要当孩子的面说“你无可救药”了,最好的办法是就事论事的谈错误的“大小、性质、危害、后果”等,给出改正的方法和建议。对于屡次犯错的孩子,也要在心中牢牢守望那蓬熊熊燃烧的理想之火。家长也可以溺爱孩子,但是,要有度,不能让溺爱成河,以至于浇灭自己心中的那堆期望之火。家长失去对子女培养的理想目标,子女的成长就更会漫无目标。当然,如果自己的孩子非常优秀,既乖巧聪慧,又有远大理想,家长就尽量与孩子保持沟通,生活上多体贴吧。
所要忠告的是,家长的期望值不要太高,超出孩子能力极限,否则,只能是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