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大学校园里其实是很幸福的,校园自成一个小社会,生活非常方便,相对外面也比较安全。但是自从搞了垃圾分类站之后,校园的环境卫生感觉差强人意,有些无法适应,所以想着为自己的家园做点什么。
初期建议
早在年前我就建议过能否在教工区开展志愿者活动?因为每天经过树丛,都会看到不少比较隐蔽的垃圾。曾经问过物管会,他们说对于这样清理绿化带的大扫除,物业一年仅仅搞一次,现在大学有差不多一半的人没有交物业管理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手是不够的。每个保洁每天都有自己固定的工作要做,每年搞一次大扫除还是需要保洁加班加点来做的,所以那次建议后来就不了了之。
再次尝试
这个月初的时候,我跟物管会又提了一次关于志愿者活动的事情,没想到很快就得到落实了。这里得特别感谢活动的组织者小李,她的执行能力实在是很强的。
说起小李,要特别介绍一下。想当初在暨南花园二十七栋架空层那里有一帮业主扔垃圾扔了两三年了,为此我也报道过好几次了。后来小李穿着红马甲在架空层蹲点蹲了三个星期,在物业的保安配合下,那个毒瘤总算被铲除了。现在白天经过那里再也看不到十几二十包堆放的垃圾了。因为此事,真心非常感谢小李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相关文章:暨南花园架空层的垃圾消灭战)
月初跟小李提起志愿者的活动事宜,她跟领导反应了一下,领导同意之后,她马上就开始执行了。第一次活动有两位小朋友到办公室集中,因为下雨就没有真正开始,不过还是要感谢这两位积极参与的小朋友。

(8月22号周一的志愿者)
正式活动
前阵子天气一直不稳定,所以上周才开始正式的志愿者活动(相关报道:暨大教工区志愿者活动周报道)。
我们主要的活动一个是蹲点暨南花园30栋和32栋刚刚撤掉的两个临时垃圾点,让志愿者告知业主们需要把垃圾扔到指定的垃圾分类站,二是捡绿化带里隐蔽处的垃圾。因为小李之前蹲过点,所以她主要负责那块,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每周可以参与一次捡垃圾的活动。
上周我一个人在暨南花园30栋楼前的花坛里就捡了两大袋垃圾:茶袋、软包装、玻璃瓶、塑料盒子和袋子等等,各种各样的垃圾应有尽有。
捡了两个小时的垃圾,人已经很累了,下午足足睡了两个小时才缓过神来。想想保洁人员每天工作近十个小时,真的无法想象得有多辛苦,而且保洁因为薪水低(每个月才两千三),也只有请的年纪比较老的,比如我们楼下搞卫生的阿叔都七十岁了。

(8月23号周二的志愿者)

(8月23号周二的志愿者活动中的小朋友们和“战利品”)
这周二上午我第二次参加捡垃圾活动,而且我还担任组织者。参加活动的四个小朋友都是小学生,有一对姐弟是爸爸带着来的,另外两位小女孩都是妈妈带着来的。
活动是捡西门口进来的羊城大道两旁的绿化带的垃圾,我把大家分了四组,每组负责一边,然后在小凉亭那个垃圾分类站集中。
最后集中的时候,每个小组基本都捡到两袋垃圾,有一对母女捡了四袋,大家反映被丢弃的一次性口罩特别多,我自己捡的有三分之一是口罩。
我问孩子们累吗?他们说累啊,主要是那天天气特别炎热,然后我告诉他们每天保洁叔叔阿姨们要工作十个小时左右,所以希望他们告诉周围的人不要乱扔垃圾。
经过两周的志愿者活动显示,垃圾宣传蹲点的效果不理想,毕竟两个临时垃圾点离开其他垃圾分类站实在太远;而捡垃圾的活动参加的人挺踊跃的,最后都变成了亲子活动了。周四和周五因为天气关系,活动取消了,但志愿者群里接龙报名的邻居还是不少的。
在此衷心地感谢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每一位邻居,你们的辛苦劳动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干净,同时呼吁各位邻居不要随地扔垃圾!

(8月23号周三的志愿者,超级可爱吧)
(图片由物管会的小李提供,非常感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