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教无类”的现实意义

(2010-05-04 16:48:16)
标签:

论语

教育

高考

科举

分类: 教育

《论语 卫灵公》中有:子曰:有教无类。 这句话,在杨伯峻的版本中翻译为: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地域等等)区别。李泽厚的版本中翻译成:“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意思差不多。

 

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的理解是: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

 

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姑且把第一个翻译叫做:杨版;第二个翻译叫做:易版。

 

这两个翻译,意思是不一样的。杨版的意思,管的是“入”,也就是招生。

 

易版的意思是,人本来是有区别的,经过教育可以变成没有差别。这是“出”的问题。也就是学生毕业时的情况都是一个样的。P 32

 

我的理解是更多的同意杨版的翻译。理由如下:

 

在《论语 述而》中有: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也就是说,给十条干肉,就可以来学习了,也就是说不论是谁都可以。这就清楚不过的说明了这个意思。给杨版一个赞成票。

 

在《论语 先进》中有,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这里很明显孔子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因此在孔子的学生中,就有颜回好学,子路好勇。出来的学生是各有各的特点的。这就给易版一个反对票。

 

孔子的本意是:不论你的出身是什么,我都会教你的;但是我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予你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成不同的人才。

 

这样“入”和“出”的思想极为伟大,并极有现实意义!

 

先谈“入”的问题。

“无类而入”,就是我们的科举制度,今天的高考也是这个意义上的事情。曾经有人将科举制度说成是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我觉得有他的道理。它在保证程序的公正的基础上,将所有优秀的人才选拔到最合适的岗位上。中国社会结构是家族制的,任人唯亲,裙带关系,重人情与关系。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如何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发展的是一个难题。科举制度不但在诞生之初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今天的高考,尽管遭到全社会的病垢,但是对于那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好道路。科举制度对于中国历史自隋,唐,宋,明、清的稳定和强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元取消了科举)

这么一个无类而入的制度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人才的来源,另一个是给了大家同样的机会,消除了社会的矛盾。

我们知道,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结构是一个绝对严格的世袭制,社会上士,农,工,商的身份是不能转换的。这个世袭制不但埋没了人才,更重要的给了社会有产生怨恨的基础。这个怨恨的民意基础给了社会变革的动力。今天的中国如果真的取消了高考,我想情况只能会更糟!

再说“出”的问题。

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其实标准很简单:就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和这个人目前是什么料,将这两个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完美的结果。

我们今天的高考制度本身,我觉得没有问题。问题的本质是“考法”。高考的检验方法其实是高中教育的输出口。这个考法就规定了高中教育的教法。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答案是各种各样的人都需要;每个人的本来的情况是什么样,答案是各有各的样!这就给了一个答案:每个人就应该是不一样的,去满足社会的不同的需求。

我们今天教育的问题就是:把本来不一样的个体全部按照一个标准和做法来教育,结果教育出来的人又不能满足和符合社会对各种各样的人的要求。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现状:有很多人没事干,又有很多事情没人能干!

美国教育的特点是:

1.     大学以前的教育是重视人文和艺术及体育。因为这三个方面是你将来进入社会不论干什么都是需要的。更为重要的是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是可以教的好的,学的会的。至于理科的东西,尽量简单。因为这部分的东西不是每个人将来都会用到,同时确实有人就是学不会,教不懂的。如果你有这个天赋,学校里有AP课程,就是大学的课程,你可以提前去学,也不会耽误你的发展。这个阶段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同时培养基础能力,这个不同的个性就是将来社会上需要的不同的人。你能说一个在我们的文化里“夸夸其谈”的人就没有用吗?销售工作就是需要这样的人。他可能成绩就是很差的。钱锺书的高考数学还是零分呢,但一点都不耽误他成为文化昆仑。

2.     大学很容易入,但是要都毕业很难。美国大学的毕业率只有60%。也就是说有40%的人是没有能力读完大学的。还有不少人四年的大学要都七八年。在大学里,真正需要把一个专业的知识学会,学懂!

这两个特点,就将人培养成了:按照每个人的个性本来的面目发展。从概率上来讲,社会本来就有他的合理性,所有的人按照本来的个性成长起来刚好满足社会运行对各种不同个性的人的需求。例如,有理科天才的人占人群的比例是2%,实际上这个社会从事科研的就只需要这么多的人。余下的就要去销售,去管理生产,还有的要开车,给科研人员做保姆!这样的结果各取所需,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就会让所有的事情做的最好。

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教育,要求所有的孩子将奥数考100分,英语考100分,语文还要考100分。更可怕的是,我们的考试内容是要去“考”你的东西,不是有用的东西。美国的中学很重视写报告和论文。因为写东西的三个过程:寻找信息,整理信息,输出信息是一个人将来无论你做什么都需要的能力。我们恰恰在这个方面缺乏训练。

我们的教育就按照易版的理解来做了,将人教成一个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