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德学堂成立两周年!

(2016-03-27 10:32:38)

明德学堂成立两周年!

 

2016.03.27

 

文∣王家骢

 

 

各位,群友,大家早上好![咖啡][玫瑰]

 

今天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明德学堂两岁了!

 

佛家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值此特殊的日子,我想再与大家说说建明德学堂的初衷。

 

先来解释一下明德学堂的含义。 我们采用“明德”二字命名,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第二层含义是弘扬德鲁克管理思想,明管理之德。第三层含义是英文“mind”的谐音,即思维的意思。我们常说组织行为,但是却很少有人讲组织思维。但是我认为管理者如何思维可能比他如何行为更重要。

 

第一层含义比较容易理解,但是第二、第三从含义可能需要做一点说明。德鲁克的管理之道、之德是什么?管理者的思维模式、心智模式(也有人称之为“范式”)又应该如何?学好和做好管理,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基本要素?

 

这些都是非常大的话题,试图用简单几句话说清楚谈何容易。大致说一说还可以。所以我只能大致谈谈我的学习心得。不能做定论。

 

德鲁克提出的管理学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德鲁克管理学之德。如何做好管理?这是德鲁克管理学之道。

 

德鲁克管理学之德有两个(起码这是我的肤浅理解)。首先德鲁克希望通过提高企业或组织的管理水平,建设一个可以“令人容忍的社会”。第二,德鲁克希望通过他的现代管理学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组织型社会。大部分人,尤其是城市人群,必须依靠一个组织才能够生存,否则他就失去了自我。企业不仅仅为现代人提供经济来源,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人的身份象征,一个人的identity。例如,我们经常说“我是医生”,“我是经理”,这是我们的identity,身份。

 

脱离了一个组织,个体就像一个自由粒子,没有任何价值。人都需要有身份,有价值。这也是为什么人一旦失业,虽然经济上不会立即出问题,但是他的精气神立刻就发生变化。三个月之内找不到一份工作,他会感到极度痛苦。不是经济出问题,当然也可能出现经济危机,但是更大的危机是精神危机,他有被抛弃,不被需要的感觉。

 

既然一个人无法脱离组织,他对一个组织十分依赖,那么这个组织如何建设,如何让一个人在受限制的环境中“工作的体面,活得有尊严”?这就是管理的问题了。

 

组织管理需要有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任何规矩都是对人身自由的一种限制。如何把这种限制降到最低,这是管理的问题。将限制降到最低,就是努力建设一个“可以容忍的社会”。要知道企业是一个“微缩的社会”。

 

工业化的迅猛发展,让劳动阶层人的子女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他们已经成为知识工作者。知识工作者贡献的不是肌肉的力量(brawn power)而是大脑的力量(brain power)。肌肉力量的管理强调效率,大脑力量的管理需要强调效能。德鲁克说“效率是正确的做事,效能是做正确的事”。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的贡献是提高了brawn power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劳动工人的生产力。但是他的管理无法适应知识工作者的管理需求。德鲁克提出了现代管理的理论,即如何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这是德鲁克管理思想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德鲁克之德。

 

如何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这是德鲁克管理之道。他提出了几个原则。第一,知识工作者必须学会自我管理,做到卓有成效。第二,知识工作者必须以目标为导向,以结果、绩效为目标。但是这个结果、绩效并非简单指“利润”,而是能否满足客户需求。结果、绩效都是在企业之外的。企业内部只有“成本”。第三,企业不仅要生存,还要发展,发展就必须主动创新。“创造性毁灭”虽然非德鲁克的发明,但是他把这个理念引入现代管理。

 

德鲁克在哪些著作中提出了他的管理方法呢?实在难选择一本书介绍。最经典的是《管理的实践》。这是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这本书让管理学成为一门学科。然而,如果要做好管理,仅仅读《管理的实践》是不够的。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另外三本书。

 

第一本是《结果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第二本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第三本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

 

这后三本书是我前两天提到的“行动中的管理者”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今后要重点推广的系列课程EDP的内容。

 

学好了这几本书,掌握了德鲁克的管理学之德、之道,我们就真正的“玩儿转管理”了。

 

明德学堂这两年来所致力做的就是这点事情。虽然我们很努力,但是距离要求还差得很远。还需要得到大家的支持,一起学习和实践德鲁克。

 

明德学堂之“明德”的第三个含义是Mind,粗略翻译为思维。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思维框架呢?德鲁克管理思想的框架又是什么?

 

德鲁克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样的呢?他的思维我们是否可以学到呢?他的思维模式对他的管理学有什么影响呢?

 

这又是一大问题。还是简单地说一说。

 

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思维模式,首先要知道他的世界观。德鲁克的世界观与西方人的世界观不同。他的世界观不是机械事的,而是生态式的。机械的世界观只看到事物的因果关系,是线性思维,是一分为二。生态的世界观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德鲁克说自己是一个“社会生态学家”,他还说“今天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明天问题的来源”。问题和解决方案是互为因果的。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动态的。

 

我们可以从德鲁克的著作中看到,他毕一生的精力研究如何在变革与稳定中寻求平衡。他所说的平衡是动态平衡,不是静态平衡。机械式思维是近乎静态的,生态式思维一定是动态的。动态思维是阴阳平衡,动态思维是“补不足,损有余”。德鲁克的管理语言是生物学的语言,不是机械论的语言,也可以说明德鲁克的世界观和思维模式。

 

德鲁克的思维模式让他看到“企业是社会的器官,管理是企业的器官”。器官不为自己的目的而生存,而是为整体做贡献。只有健康的器官才能够有健康的肌体,只有健康的企业才能有健康的社会。建设,管理健康的企业是为了建设健康的社会。这就是为什么德鲁克说“我对管理感兴趣不是因为对经商感兴趣,而是对人、社会和社区感兴趣”。

 

德鲁克的思维方式可否学的会?

 

答案是肯定的。怎么学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玩儿转管理”吧!



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明德学堂。


https://mmbiz.qlogo.cn/mmbiz/2SVqp6OkLib0u1zoefdJpF2ic0JoftHJ5gUwrdgZCAtb9PsoFXuXmtbt8Gglnbt7mN5Xg7WtTxg63gxtQe9px14w/0?wx_fmt=jpe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