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U型好理论
(2015-03-09 09:03:43)
标签:
佛学 |
学习U型好理论
2015.03.09
王家骢
自2015年1月7日至2月18日,为时六周的《U型理论》网上学习,随着大年三十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宣告结束。无论是一种机缘巧合,还上天的有意安排,所有的一切都应了奥托教授在课程一开始说的那句话“有些事正在结束和消亡,而另外一些事物又想获得新生”。(Something is ending and dying, something is wanting to be born)旧的一年在结束,新的一年正在生成。
六个星期中什么在消亡,又有什么在生成?
对我个人来说,结束与消亡的东西很多,也有一些事物正在生成。向过去学习的方式,下载式聆听,评判之声在慢慢的消亡。之说以说慢慢的消亡,是因为我深知,这些几乎已经被自己固化的习惯,会顽固地死守阵地,不肯离去。知而后能止。觉察,是变革的开始。有了觉察,才能够停止评判之声,才可以探索未知。
正在生成的是什么is less clear。但是我相信明天与今天一定不同。
六个星期的学习时间不算长,在这期间我学到了什么?又感悟到了什么?
首先,网上学习让我深深感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尽管这种感觉很早以前就有,我也对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深信不疑。但是MOOC的学习方式,让我真真地感受了学习的乐趣。
人在愉悦的时候会哼哼小曲,我内心时不时地会发出“学习U型好理论…..”的声音。(配上“学习雷锋好榜样”的调子,你是可以唱出来的)
其次,掌握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学习的方式有两种:向过去学习和向为来学习。向过去学习让我们了解人类的已知。向未来学习是探索人类的未知。探索未知就是创新。探索未知需要有好奇心,不但要问什么是我们已经知道的,还要问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西方的科学起源于后面两个问题。
科学的发展来自强有力的发问: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还有什么是我们想知道的?回答这两个问题的前提是悬挂。将已经知道的知识暂时放在一边。这就是U型的左边。
或许有人问:U型理论好在哪里?大哉问。我的感受是U型理论用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方式描述了个人及其组织成长的过程。又问,人的成长过程是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已。而修身是第一步。修身的七步“知、止、定、静、安、虑、得”就是U型理论的基本框架。
学习任何一个优秀的理论,一定会带来这样一个结果:这么简单的答案,为什么我没有想到。U型理论就是这样的一个理论。
U型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用的讨论问题的框架。要知道,没有框架的讨论问题充其量只能算是争论,争吵或辩论。辩论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尽管有些人会说“真理越辨越明”。但是,这里所说的辨是“辨别”而非“辩论”。辨别只涉及自己,辩论关系到他人。
另外一个感受是,一个设计严谨的课程,对于帮助他人学习至关重要。在以往,老师更多地关注自己如何教,忘了如何帮助学生学。奥托教授及MOOC教学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将焦点转移到了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形象地比喻就是镜头拐了一个弯,聚焦到了自身。从系统内向外看,变成了站在系统外向内看。未来的创新是发自内心的创新,是改变心智的创新,是去“感知正在生成的未来”的创新。
第三个感受,学习必须采取行动。如何采取行动?教练圈。这是一个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的最佳方式。行动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6个星期的学习,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想真正掌握U型理论,必须沉到谷底,从连接源头,感知未来开始。所以2015年让我们一起学习U型好理论,感知正在生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