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失控》第二十章的感悟

(2014-08-21 16:16:37)

读《失控》第二十章的感悟


王家驄

2014.08.20


一切都在变化。但变化是有序还是杂乱无章?冥冥中人们认为变化是有序的。但是这个所谓的顺序到底是什么呢?凯利走访了许多科学家,本章介绍的是他采访和思考的结果。有序似乎并非来源与某种控制力量。


书中提到的第一位科学家是考夫曼。“考夫曼确定无疑地意识到,在这看似杂乱无章的混乱之中,有着意料之外的秩序,有机体的架构正蕴含其中,混沌会毫无理由地产生秩序,或者可名之为无序之有序。” 通过对微生物,细胞,和基因的研究,科学家们得出来这样一个结论:没有真正的控制基因,基因相互控制。


“是什么控制了基因?是其他基因!那又是什么在控制那些基因?还是其他基因!” 这种循环往复不禁让我想起了儿时的一段歌谣。“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在讲故事,讲得什么故事?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在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从前有个山……。” 也许根本就没有所谓线性的因果关系。所有的事情都是互为因果。因是果,果是因,是一种相辅相成关系。


互为因果的道理适用很多地方。例如,在企业中,到底谁依赖谁?谁控制谁?我们经常听人说“离开了平台,你什么都不是。” 这似乎是老板用来提醒员工的一句话,离开了公司你将一事无成。对于这一点我丝毫不怀疑,因为在现代社会,组织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平台。但是用互为因果的思维想一想的话,也许员工会说,离开了员工,这个平台也就不成为其平台。事实上,企业离不开员工,员工也脱离不了企业。关键在于如何共同创造一个,可以容忍的或者是可以忍受的平台。


与线性数学模式不同,一个复杂的系统尚未形成一个系数学模式,甚至连个准确的名字都没有,凯利勉强称之为“网络数学”。网络数学,虽然没有公式,但却仍然可以评说。所谓的蝴蝶效应,就是在描述非线性的数学模式。蝴蝶效应说的是效果与起因并不成比例,一个很小的起因、变化,可以引起意想不到的、巨大的后果。天安门广场的一只蝴蝶惊动了一只麻雀,一只麻雀惊动了一只鹰,鹰煽动翅膀带起了一股风,而这股风最后在亚马逊,热带雨林掀起了一场风暴。在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中,都有可能产生自发的秩序。


导致自发秩序产生的原因,包括,迭坐,喷涌,和自催化。自催化系统与衔尾蛇很像“迭坐”游戏。一群人围成一个圈,同时曲膝坐下,可以形成一个不会坍塌的巨大的圈。跌坐游戏证明了循环因果关系并非不可能。这也是这本书一开始所提到的套套逻辑。凯利认为,“套套逻辑是真实存在的,它实际上是稳定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 企业要成为一个百年老店,也必须是一个稳定的系统,而这个稳定的系统必须遵守“套套逻辑”即员工与企业,企业与员工相互依赖。


无序之有序由何而来?考夫曼等人的研究告诉人们,复杂系统的形成和控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其内部。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自我生成,自我支持,自我转化,自我调节,自我组织。企业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也应该具备这些自组织的能力。企业与生物有机体差异不大。IBM和大肠杆菌与世界接触的方式并无不同。达尔文所说的物竞天择和亚当斯密提出到富国论何其相似。二者都有一双无形之手。


宇宙自己为自己制定规则,并脱胎于一个自洽的系统。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首先养成一个习惯,最后习惯决定我们的命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