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懂德鲁克(三)

(2013-08-25 10:16:25)

 

    ​    ​    ​    ​                         ​读懂德鲁克(三)

    ​    ​                       ​- 德鲁克为什么从社会的角度谈管理?

                  

                                         (2013.08.25)


昨天,将德鲁克生活时代背景与孔子的时代背景做了一个简单比较。有人不解,甚至反对将德鲁克与孔子相提并论。然而将二者的思想作比较恰恰是读懂德鲁克的关键所在,也是让德鲁克的思想在中国落地的根本所在。

首先,表明一下我对知识的态度。我认为知识是相通的,因为所有的知识都源于同一个宇宙,同一个世界。只是宇宙之大,世界之大,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或全部的知识。各自的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一样,但是这些知识仍然源于一体,一个被观察物。


想象我们站在一栋楼前,有人站在楼后,有人站在楼前,有人站在左边,有人站在右面,各自看到一个侧体,相互通过话筒描述自己所看的事实。每个人观察到的楼房即是真实的,又是不完整的。根据这些事实形成自己的见解,没有绝对的对错。虽然自知对方可能看到的东西不一样,但是各自坚持站在自己的立场,互不相让,很难达成共识。有些人会围绕楼房转一圈,力图将楼房看的全面,他得出来的结论一定比其他人的结论更接近本然。


每一个人都将自己观察的事实记录在案。诸多年后,楼房不复存在,也许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后人想恢复这栋楼当年的模样,必然要寻找以往的资料以作参考。那么谁留下的资料最有研究参考价值呢?一定是观察到全部那个人的资料最有价值。

如果将重建社会比喻为恢复那个残缺不全的楼房,重建一个健康的“功能社会”,而且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建设,最好找到理想社会的模样,起码找到一些参考资料。有谁可以帮到我们呢?一定要从那些费尽一生精力研究社会的思想家那里去找。德鲁克,孔子,梁漱溟等人恰恰是属于这一类的人物。他们都试图重建一个理想的社会。研究他们思想,有助于我们了解理想社会的全貌。

也许有人会问:管理与社会有何干系?干系大矣。

管理必须在组织内完成。什么是组织?组织有哪些特点?

所谓组织,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一群人形成的一团体。这个团体可以有不同的目的和形式,如医院,学校,政党,教会,工会,企业等等。它们都是组织的形式,各有各自的目的。所有组织的目的都是在它自身之外的。医院的目的是让病人恢复健康,重新回到社会。学校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教会的目的甚至不在这个地球上,而是在天堂。企业也是一个组织,其目的是“创造客户”,满足社会的某种需求。

现代人必须在一个组织里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发挥自己的功能。组织管理的好坏会影响一个人贡献和尊严。如何建设和管理组织对现代人来说至关重要。

德鲁克认为组织是一个微缩的社会,而这个社会,即组织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做好这个微缩社会的建设与管理没有现成的答案,只好借鉴过去社会建设的知识和经验。德鲁克还认为,企业是社会的器官,只有健康的器官,才有健康的肌体。只有健康的肌体,健康器官才有存在的可能。社会是肌体,企业是器官,企业与社会相辅相成。建设好组织其目的是建设健康的社会。这就是德鲁克从社会的角度谈管理的原因。


人类社会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人们一直试图努力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在历史上有谁讨论过这些问题?谁的答案有最接近事物的本然?即谁对那栋房子观察的最全面同时又保留下了完整的资料供我们参考?

在中国,儒家思想最接近社会,道家思想最接近自然,佛家思想最接近“极乐世界”。社会如何可能?人如何可能?企业如何可能?员工如何可能?或许孔子、德鲁克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