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易》

(2013-07-16 21:10:38)

(2013.07.16)​


昨日撰文推介十本与管理相关之书籍,实际算下来共计十三本。乃戏言为“管理十三经”。古有《十三经》,内含《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易》为十三经之首,恰与吾之“管理十三经”吻合。


《易》多为人知,而少有人读。唯其文字晦涩之外,义理亦难解,故众人知其名,而少解其意。所谓名著,知之人多,读之人少。现代人语:大多数人听说过,很少有人看过,是为名著。

《易》非一人所做,通识认为伏羲氏作八卦,周文王重八卦并作爻辞、卦辞。孔子赞修《易》,读《易》“韦编三绝”,作《十翼》。后人考证《十翼》中仅《象》,《彖》二篇为孔子作,余为孔子弟子所编。

《易》内容繁杂,语言难懂,初学者不易通读全篇,有重点阅读为宜。《十三经概论》著者蒋伯潜先生认为:“与阅读《周易》,于本文当注重卦、爻、《彖》,《象》,而《系辞》,《文言》次之,《说卦》、《序卦》、《杂卦》则可置而不论。”

南怀瑾先生认为《易》有五第次,理、象、数、变、通。吾则只是从“理”的层面阅读《周易》。

《系辞》中有论《周易》全书者,如: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固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是故只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吾读《周易》,爱其理义,不重象、数、变、通。而此观点恰与蒋伯潜先生暗合,实为安慰。蒋先生说:“盖《易》本古代卜筮之书,经孔子赞修,始一变为哲理。《易》之所以得列六经之林者以此。吾人生今日而读《易》,若仍笃信象数图书之说,则仍以《易》还之卜筮,不适为孔子之罪人哉?”但人各有志,不当以吾之喜恶为准。

读《易》,吾最喜此三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吾以为此乃古人之宇宙观,更衍生出中国人之人生观和价值观。吾将另行成文论之。

《易》在管理中的应用。变革、变化乃“常”,即“变化是唯一的永恒”。创新是为了“应变”。然而变化并非无序变化,而是有序之变,其序为“生、老、病、死”,或曰“成、住、坏、空”。此乃生命周期。时气为“春、夏、秋、冬”,此乃自然规律。顺应四时则变而不乱,符合生命周期则无恐无惊。不顺应四时,不变自乱。

企业有生命周期,产品有生命周期。以此观天下事,以此看世间人,审时度势,知人善任,尽在把握中。

《易》为十三经之首,影响了儒、道二家,其义理博大精深,不可三言两语而话之。了了数语不能尽意,令大家见笑矣。


(注:此乃习作,难免幼稚做作,望大家见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