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谈“中国式过马路”如何治理

(2013-04-20 07:18:11)

(2013.04.20)

 

昨天在本平台上发表了《为什么治理”中国式过马路会不了了之?》的议论,帖子发出去之后,立刻意识到自己犯了同样的“消极心理”的错误。过多地看到了城市管理机构不够创新的一面,却忽视了他们的良好意图。“中国式过马路”应该治理,现在用积极心理给予一点点建议。

在给建议之前,我还想就“消极心理学”多啰嗦两句。治理“中国式过马路”不要再继续用“处罚”。这个方法已经被历次的运动证明无效。记得在几十年前北京就曾经搞过类似的运动。唯一的不同是那个时候的罚款比现在“便宜”,只有五毛钱,现在是十元。看似处罚力度在加大,但是与工资收入相比较,三十年前的五毛钱远比现在的10元更有购买力。昨天还听说,厦门拟将“中国式过马路”的处罚记录记入个人信誉系统,这已经超出了治理过马路的范畴。只能够说会演变成一场闹剧。OK,消极心理到此为止。

“中国式过马路”到底应该如何治理?我的建议如下:与其处罚那些不遵守规矩的人,不如奖励守规矩的人。同时鼓励守规矩的人将正能量传递出去。

具体的做法是,利用我们的志愿者,站在路边向那些遵守交通规则的发放一种象征正能量的物品,如小的胸章或手链。但是这个奖励品不是为了他们保留,(当然愿意保留也可以)而是传递给其他遵守交通规则的人。鼓励好人比处罚坏人更容易,志愿者的工作也比较容易开展。

如果你同意这个做法,请转发给更多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