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技术本身不难,咨询之所以卡壳也不见得是对技术的无知(当然也会有这一方面,这也许是中德班偏爱这种督导的原因),也许只是因为流动本身受限于某种固定的模式。——流动并非伪科学的概念,当然亦非科学,只是寻找一个方便的词,比喻两人的关系变化。如果有两个人跳舞总是踩脚,作为场外指导要做的,应当是凑近点细心看,观察他们的配合,体会他们的互动节奏,自然能够趋近问题所在,不知不觉把绳结解开。这实则也是最快的方式。而简单地训练其中一个人的舞步,要求尽量合乎规范,而且教练本人也上场去示范标准动作,虽然也可能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但很显然就有一点偷懒之嫌。是的,我就是个偷懒的场外指导。
可能人会随着自己的经验提高,在关系当中的角色也会慢慢变化。前几年会觉得在咨询中,聚焦于问题本身讨论就已经足够了。感受很飘,抓不住就不要勉强去抓,还是老老实实的好。就像以前推手的时候听劲,劲怎么能听出来呢?现在有点明白了,要听劲先得不怕挨打。每次双方一靠近,先使出固定招式把人放出去,那还是在偷懒。要靠近了才能听,多听了才能懂,懂了还不够,从懂劲要发展到能喂劲,才有督导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