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珀尔修斯之弓原创,著作权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d.pmume.com/file/l/2016-11/2db29fa1a9f0450be0f14a25e3d6f8fe.jpg
黄巾之乱
两千年的帝制王朝周期性更迭,很多时候,王朝都是灭亡于发生灾荒后的流民暴动。由于朝廷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及时有效赈灾和安抚灾区,灾民为了求存而成为流民,对社会和王朝造成更大更广的破坏,加上有心人的教唆煽动,最终导致王朝灭亡。汉末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乃至唐代中后期的黄巢起义,都对各个朝代的灭亡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http://www.jzgczz.com/UploadFiles/75/2017-2/b2131309300970590000LU5.jpg
北宋功夫最好的一个厢军--林冲
北宋王朝汲取前代经验,重视天灾后的灾民安置,采取招募受灾地区的精壮灾民进入厢军服役的国策,以此来稳定灾区的民心民情。所谓“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灾民中的丁壮进入厢军,有了军饷收入,可以养家糊口。同时受军纪约束,不会成为流民,也就不会对社会政治稳定造成威胁。所以宋代被普遍认为是农民起义发生最少的朝代。
http://image.uczzd.cn/6232052866290454067.jpeg
被刺配为厢军的宋江
对于北宋招募丁壮灾民入厢军的政策,历史爱好者的讨论更多的集中在对维持社会稳定的益处和对宋军战斗力因此低下两方面。较少有对北宋社会经济的长远影响的讨论。这里不敏想从这个角度来进行一些分析讨论:
http://i1.akjunshi.com/allimg/150609/21-150609110011.jpg
北宋禁军
北宋是历朝历代中唯一实行全员募兵的王朝。在高峰时的仁宗庆历年间,全国总兵力达一百二十五万九千,其中禁军八十二万六千。募兵制养兵需要付出极高代价,平均每年每个禁军养兵花费约50贯,每个厢军需约30贯。每年养兵费用最高达5400万贯,这几乎占到了北宋年财政收入缗钱6000多万贯的90%。(注意,这里的6000万贯是缗钱,而不是数额上亿的财政单位贯匹石两)。所以北宋政府面对如此沉重的养兵财政压力,不得不在田赋、力役、禁榷、商税、合买等方面采取各种敛财方法以获得高额财政收入。这也使得北宋的普通民户承担着比其他朝代更加沉重的税赋劳役负担。北宋中前期的零星起义和后期的方腊起义,诱因大多并不是因为土地兼并和灾荒,而是过分沉重的赋税劳役。
http://dedeimg.minbean.com/uploads/allimg/160716/102I2E22-0.jpg
方腊
北宋招募灾民中的丁壮进入厢军,确实可以减少灾区流民暴动的风险。但朝廷多一兵,山野少一贼的同时,朝廷要多一份用于军饷的财政支出,而民间却少了一个本来承担税赋劳役的农民。不要小看了一名厢军每年约三十贯的养兵费用。这三十贯在北宋可以买粮米六十石,约合6403市斤。庆历年间辽州一个七等坊郭户的全部家产,也仅仅折合二十七贯。
http://pic.fogangtong.com/imgs.php?url=http://p0.so.qhmsg.com/t0159ddb8743378605f.jpg
田地荒芜
招募灾民丁壮进入厢军,除了增加财政支出,减少财政收入之外,还不利于灾区在灾荒过后的经济恢复和重建。灾民中的丁壮都被征召走了,农田中缺乏丁壮劳力,农业生产必然受到影响。而这一地区的承担税赋劳役的人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负担必然分摊到其他的民户身上,其他民户因为额外负担而变得更加贫困。灾荒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因此而扩大。
http://www.wanhuajing.com/pic/1512/2020/3224996/3_640_363.jpg
靖康之变
后世很多人不理解北宋积贫的真正含义,认为北宋生活富足,没有什么积贫只说。其实积贫是指积聚贫困。朝廷每年供养冗官冗兵的庞大财政支出使政府积聚贫困,沉重的赋税劳役压力使民间积聚贫困,而这种招募灾民丁壮入厢军的做法,也是典型的在灾区乃至全国积聚贫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