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调动一线岗位员工
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通过学习上级会议精神,围绕公司“改革提速、转型提档、升级提质”的发展要求,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在关于人才培养及管理方面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和想法,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存在现状:在我身边不乏出现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生产一线岗位明明员工不少,却老是纠结于实干型人才短缺?”目前企业中的很大一部分一线岗位的员工,犹如争先恐后想要越过龙门山的鲤鱼,年轻时进入企业,都卯足了力气,练就了扎实的本领,坚守岗位埋头苦干,从青年熬到了壮年,却始终怀才不遇,日复一日的工作逐渐把激情消失殆尽,熬的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退休时的状态,投入在工作中的精力逐渐减退,开始出现对待工作得过且过的思想。
原因分析: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生产一线员工缺乏成才和上升的空间。集团公司层面及各单位层面经常举办技术比武、岗位技能竞赛等活动,其中也不乏能力突出来自各一线岗位的佼佼者,但取得成绩之后,很多人往往没有得到更高层次的历练或提高,基本就止步于此了,回到工作岗位后由于体制限制也难有提职的机会。
二是奖惩机制没有凸显应有的作用。自企业形势严峻以来,整体收入的调整使得岗位间的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对于工作担子重、责任大的生产一线员工来说拿着微薄的薪水,承担着无比重的责任,付出着辛勤的汗水,却没有什么更有力的支撑来支持着他们继续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往往这种情况下,员工们的积极性会被打消,甚至会导致一些青年员工似乎从老员工身上看到了自己多年后的影子,思想上也会受到动摇,变得消极怠慢,失去了青年人本该具备热情、勇气。
诚恳建议:
一是为一线员工争取更多更高更广阔的岗位成长成才平台。充分调动大家建功立业的积极性,激励大家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这个固定的圈子,世界那么大,走出去看看,便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是块真金,是不是真的不怕火炼。
二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奖励来鼓励积极肯干的人继续前行再接再厉,通过惩罚来激励不作为的人要珍惜岗位加倍努力,真正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俗话说“大河不满小河干”,员工的切身利益实现与否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效率甚至企业效益,所以,企业梦与个人梦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
(机务段团支部书记
傅洁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