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事业凝聚 |
转变职工思想观念在企业改革转型中的重要意义
古人云: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罢了。当前形势下,国企改革既是必然趋势,也是国有企业的重要机遇;我们只有在迎接挑战的情况下,抓住机遇,对我们的企业进行彻底、全面、系统地改革,才能在将来的市场中,取得主动权、站稳脚跟,有一个美好的前景。然而,企业改革转型的基础在于改变职工的思想,重点在于转变职工的观念。思想和观念一旦发生转变,其他改革事宜将迎刃而解;否则,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不是长久之计。
职工思想观念改变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不管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成果,还是从工业革命到当前信息时代所展现出的无数成就,无一不说明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切发展的内在动力。然而,国企员工总是被认为没有激情、没有活力、过着安逸的生活,可是,谁曾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当一个年轻职工进入企业时,充满着远大的理想,有着成就自我的抱负,但是,当激情一次次被浇灭,想法一次次被否定,成绩一次次被抹杀,他的理想也随之逐渐消逝,而简简单单只想作为企业的一员,平静工作直至退休,而不再想成为企业的主人。他们的思想里慢慢会认为,我的努力和成绩,得不到肯定,有时甚至成为羁绊,我何苦呢?
因此,思想改变在于用人机制的改革,例如采用竞聘制,借鉴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办法,严格限制准入条件,根据工作成绩、个人素质、品质习惯,综合选择合适人选,让有成绩的人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让有能力的人自由充分发挥自身能力;而不是取得了成绩,却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创造在哪,充满激情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却四处碰壁,碰的灰头土脸。
这样一来,冗员问题也轻松解决,优胜劣汰,不再有那么多怨言,因为大家是公平竞争;有成绩的人不断被肯定,我想大部分职工都不再会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理想而工作。当国企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不管是科技创新,还是好的治企良策,肯定会像滔滔江水,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时,我们的企业还会缺少活力、缺少机遇、困难重重吗?
思想观念的改革是一切改革的前提,也是最难的一步。思想观念改革的方法很多,却又很微妙;总之,必须持之以恒、不断探寻思想观念的改革工作,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使广大职工放下安于现状的观念,将自己投身于当前国企改革的攻坚战中,每个职工一点点的火星,将集聚成改革转型的巨大能量,帮助企业走向成功!
(铁运公司工务段团支部书记 杨磊)
| 分类: 事业凝聚 |
企业转型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人才资源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和关键资源,是企业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已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形势下,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集团公司构建了煤炭、煤层气、煤化工、煤机、电力和多经六大板块。新的生产板块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多元化。
随着集团公司煤层气、煤化工、煤机、电力和多经板块的深入发展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得到广泛运用。高精尖人才引入需要与之适应。
集团公司在长期的发展中培育了一大批煤炭从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但近年来由于受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才队伍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在集团公司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中,从事一线生产岗位的主体专业人才占比偏小(因为集团公司生产机构的多元化,所以现在的主体人才不只局限于煤炭专业,而应该是各个板块的主体专业人才),政工、经济、卫生等非一线生产专业人才比例偏大,与企业转型发展的需求相比,煤化工,煤层气,煤机等新兴板块产业人才较为匮乏。
部分领导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思想,怕年轻人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往往容易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在年轻人才的培养使用上,存在重使用、轻培养,重工作、轻管理的现象,致使一些年轻人才缺乏锻炼和脱颖而出的机会。
近年来由于在薪酬体系等方面缺乏竞争力,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再加上在国有企业内部受发展 制和空间限制,一些人才开始自谋职业,甚至跳槽到相似岗位的企业任职。以我所在的铁运公司为例,最近几年在石家庄铁道大学招聘的全日制本科生留下来的屈指可数。
目前形势下,加强企业人才的队伍建设,要以企业转型发展为目标,既要着眼长远,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发展规划,又要立足当前,解决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人才队伍建设适应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要坚持把高等院校大学毕业生作为企业持续补充人才的重要渠道,在薪酬收入、学历补贴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增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针对从外地来的人才流失严重的情况,可加强对当地大学毕业生等人才的引进。还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才标准,坚持从基层一线选拔人才的工作理念,注意发现长期在基层和一线工作的人才,关注在困难或复杂环境中埋头苦干、表现突出的人才。坚持为转型发展凝聚人才的导向,注重新工艺新技术研发运用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结合企业转型发展实际,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年度人才需求计划。各个单位必须摒弃现在不需要人才也可以发展地很好的观念,当下不需要不代表未来不需要,人才培养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储备必须做好。要努力营造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的大环境。激发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铁运公司寺河站团支部书记 夏孔方)
| 分类: 事业凝聚 |
人力资源管理需完善
解决冗员问题,提高企业执行力,增强凝聚力,国企改革首当其冲的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随后才能通过持续的改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现就人力资源管理所需完善和改进的部分,说明如下:
1、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和分析职能
目前企业对在册职工基本信息都有统计和备案。但是缺乏系统的人员信息分析和岗位配置职能。子分公司的管理人员对于在册职工人数,男女工人数和比例,各阶段年龄职工比例,学历比例等人力资源信息和管辖的岗位配置要求都不是十分的明确,决策的信息指导性不高。
2、深化定岗定编管理
各单位已认真梳理了工作岗位和职责范围。需要对岗位配置进行调研和确定。例如:对于岗位所需人员的数量、年龄范围、性别、学历等基本要求都不明晰,导致冗员的现象仍不能完全解决。企业需要深化定岗定编管理,将不合适的职工和多余的职工进行调整或退回子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3、子分公司设立职工“回流”安置岗位
子分公司择选部分辅助岗位定为职工“回流”安置岗位,安置长期在操作岗位上工作,即将面临离退养的这部分职工和退回人力资源部门的职工。实行“一岗双人”或“一岗三人”制,并根据工作年限辅以特殊贡献绩效奖,安置多余的和即将离岗的人员。
4、公司设立岗位准入准出机制
子分公司在基层生产单位设立操作岗和管理岗两类,业务职能科室设立业务岗和管理岗两类,新职工进入单位先从基层操作岗和业务岗开始,规定准出年限,固定岗位满足年限要求方可开启操作岗位准出,管理岗位准入机制。若因身体、家庭等问题也可开启准出机制。
5、明晰晋升渠道
公司需要明确操作岗位晋升管理岗位的要求和竞聘机制,管理岗位晋升管理岗位的要求和竞聘机制。
6、绩效奖金任务化分配
目前,北京多数私营企业启用的是系统的绩效奖金任务化分配模式,也就是将分配下来的奖金,根据每月派发任务的数量、级别和完成评估结果来实行二次绩效分配,而取消了系数分配的方法。要想国有企业实现绩效奖金任务化,需要:
(1)建立任务管理系统。将工作任务由高向低,由主向细逐级分解下来,然后设定完成时间和考核要求,由公司企业管理部门和完成任务考评。
(2)根据考评结果,绩效实行二次分配。车务段曾推行了一段时间效果较为明显。
(铁运公司车务段团支部 刘琦)
| 分类: 事业凝聚 |
合理调动一线岗位员工 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通过学习上级会议精神,围绕公司“改革提速、转型提档、升级提质”的发展要求,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在关于人才培养及管理方面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和想法,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存在现状:在我身边不乏出现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生产一线岗位明明员工不少,却老是纠结于实干型人才短缺?”目前企业中的很大一部分一线岗位的员工,犹如争先恐后想要越过龙门山的鲤鱼,年轻时进入企业,都卯足了力气,练就了扎实的本领,坚守岗位埋头苦干,从青年熬到了壮年,却始终怀才不遇,日复一日的工作逐渐把激情消失殆尽,熬的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退休时的状态,投入在工作中的精力逐渐减退,开始出现对待工作得过且过的思想。
原因分析: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生产一线员工缺乏成才和上升的空间。集团公司层面及各单位层面经常举办技术比武、岗位技能竞赛等活动,其中也不乏能力突出来自各一线岗位的佼佼者,但取得成绩之后,很多人往往没有得到更高层次的历练或提高,基本就止步于此了,回到工作岗位后由于体制限制也难有提职的机会。
二是奖惩机制没有凸显应有的作用。自企业形势严峻以来,整体收入的调整使得岗位间的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对于工作担子重、责任大的生产一线员工来说拿着微薄的薪水,承担着无比重的责任,付出着辛勤的汗水,却没有什么更有力的支撑来支持着他们继续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往往这种情况下,员工们的积极性会被打消,甚至会导致一些青年员工似乎从老员工身上看到了自己多年后的影子,思想上也会受到动摇,变得消极怠慢,失去了青年人本该具备热情、勇气。
诚恳建议:
一是为一线员工争取更多更高更广阔的岗位成长成才平台。充分调动大家建功立业的积极性,激励大家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这个固定的圈子,世界那么大,走出去看看,便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是块真金,是不是真的不怕火炼。
二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奖励来鼓励积极肯干的人继续前行再接再厉,通过惩罚来激励不作为的人要珍惜岗位加倍努力,真正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俗话说“大河不满小河干”,员工的切身利益实现与否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效率甚至企业效益,所以,企业梦与个人梦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
(机务段团支部书记 傅洁怡)
| 分类: 先进事迹 |
随着近年来矿区铁路运量的增加和设备的老化,矿区铁路线路维护工作变得更为紧张和责任重大。可是一提负责线路维养的线路工,人们总觉得是那种“傻大黑粗”、只会卖力气、文化程度不高的“粗汉子”。而工务段的祁毅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大家对线路工的传统印象。
http://s6/mw690/001PJbv8ty6FoivGEst65&690
“吃”过墨水的线路工
祁毅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是地地道道的铁路科班出身。大学毕业后就应聘到了铁运公司工务段。为了让他全面了解矿区铁路线路工作,段领导安排祁毅二个月内先后干了好几个工种。两个月后,祁毅正式成名一名为数不多的大学生线路工。
在之后的工作中,每天,他都跟着师傅去作业,从师傅的一招一式中学习养路知识。养路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起道作业,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线路的平稳和运行的安全。起道作业的时候,祁毅的师傅会跪在钢轨上,把脸贴近钢轨,顺着轨道方向仔细地看,调整尺寸。祁毅也赶紧跪上去学着看。一段时间后,原以为很简单的事,他却反复做不好,无论怎么判断,起出的道来都是高低不平。于是,祁毅再度拿起了书,结合师傅的动作和经验反复练习,没多久,他突然掌握了起道的“窍门”,从此起道水平直线提高了。连他的师傅也不由夸赞他,说:“吃过墨水的就是不一样,上手是比别人快。”
http://s8/mw690/001PJbv8ty6FoivCd5t87&690
“耐的住寂寞”的线路工
铁路线路工常年野外作业,风吹日晒,环境艰苦,一年四季除了工友们那几张熟悉的面孔,大部分时间都在和笨重的工具与无声的钢轨打交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同枯燥为伍、与单调做伴,所以大家都用“十人九难留”来形容线路工这个职业。
祁毅从事线路工三年来,身边许多工友陆续都调离了线路工的岗位,而这并没有动摇祁毅,他的心里只考虑怎么样把线路工最重要的“起、拨、改”干好。
线路工全年最忙是在3月到11月,由于冬季寒冷,线路没法维养,所以冬天的几个月里成了线路工最“轻松”的时候,但祁毅也并没有闲下来,他查看以往技术比武的视频,从中学习老师傅们的“绝活”。平日里,只要有活儿祁毅都抢着干。他跪在轨上仔细地看,再起身去用尺子量。夏天,钢轨上的温度有五六十度,跪在上面,膝盖发烫,用不了多久,膝盖上就掉层皮,又红又肿。冬天跪在上面,冰冷的钢轨,使膝盖隔着棉裤也冻得发痛。就这样暑去寒来,膝盖上长出厚厚的老茧,而他的工作水平也在钢轨的见证和陪伴下逐步提高了。
“不怕输”的线路工
祁毅从事线路工岗位没多久就赶上了集团公司技术比武报名,大家本以为他刚到岗,懂的少,不会参加比赛,出乎意料的,祁毅报了名。他说:“我知道自己肯定得不上名次。但是我就是想感受一下比赛的氛围,见识下老师傅们的‘厉害’,看一点就赚一点。” 不出意外祁毅没得到好的名次。但那次的参赛激发了他的斗志。
第二年的集团公司技术比武,祁毅又报了名。祁毅本以为自己干的不错了,肯定能得到一个不错的成绩,结果祁毅又输了。但他说 “只有在比赛时才能发现老师傅真正的‘绝活’”。两次的失败并没有打败他,反而激发了他提高技艺的热情。他开始苦练基本功,等待下一个机会的到来。
2013年9月,祁毅终于迎来了一次巨大的挑战。铁运公司决定让他代表集团公司参加山西省第九届青年职工技能大赛。由于这次比赛没有题库,没有考试范围,全靠平日里的工作经验及知识积累。比赛中祁毅沉着冷静,将平日里学到的正常发挥出来,最终获得了全省线路工岗位第六名的好成绩。
谁说铁路工人只会傻卖力气,没知识没文化?铁运公司的祁毅就是那不一样的线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