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儒家帽,身穿道家袍,脚穿佛家鞋---“共存与共容、包容与妥协”太极哲学
(2011-02-14 02:31:59)
从宇宙本体及生命本体考察太极哲学的“宇宙一统的一元论”,不难发现它强调的是人与万物以及万物自身既矛盾又联系,既对立又包容的关系。与近代对立统一哲学相比,太极哲学虽也强调对立与矛盾,但并不是象近代哲学那样把对立矛盾当作目的,而是把对立矛盾作为实现万物发展新的平衡的一种手段,人与万物就在矛盾对立中不断演化、共生,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与不断妥协、涵容,在平衡中达成新的和谐才是万物发展的最终目的。这就是“一”,是宇宙万物的生命的元。
当人类文明进程步入到不断二十一世纪时,社会生活形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及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纷纭复杂的格局,促使人们重新解读与阐释太极图。在重解与阐释中,发现太极图所蕴含的“宇宙一统的一元论”的宇宙观,以及“太极和”理念能拯救近代哲学二元对立思维所带来的诸多弊端。“太极和”理念虽承认矛盾与对立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但认为事物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事物的矛盾对立,而是事物之间的共存与共容、包容与妥协、共容与共存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简言之,圆润的太极图形启迪我们,在一个矛盾对立体中追求平衡,在众多矛盾平衡体中追求相互的渗透、化合,在矛盾对立中最终走向多元的和谐统一,这才是事物发展的终极目的与永恒动力。在此意义上说,“太极和”理论较之近代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更为科学合理。
梳理中华文化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不难看出“太极和”理念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它成就了中华文化儒道互补以及儒道释三足鼎立三教合一的文化格局。在百家争鸣中儒道胜出,并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文化,其后儒道又与外来的的佛教文化形成三教既鼎立又合一的局面。促成中华文化这种发展态势的根本原因是中华先辈对太极文化阴阳互补精神的深刻领悟与贯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中国人最理想的人生状态莫过于头戴儒家帽,身穿道家袍,脚穿佛家鞋。因为儒家教人知书达礼,积极向上,追求事业高峰,重视人的现世价值与意义;道家则教人无为而治,返璞回归,以心灵的超越解决人的现实困惑;佛家解决的是人的痛苦以及轮回。由于儒道佛三教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满足了人的生命需求,故而能彼此共存共容、平衡和谐。这不但成为中国人的理想追求,也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