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慰行为(Pacifying Behaviors)

(2010-03-15 17:15:46)
标签:

边缘系统

安慰行为

心理测试

测谎

教育

分类: 基础概念

    前文中介绍了大脑边缘系统应对危险时会采用的冻结反应、逃离反应以及战斗反应。在人面对的不愉快的情境没有那么强烈(不会危及到安全或没有那么直接的程度)的时候,边缘系统还有一些措施可以降低人的不舒适感。注意,由于这些是边缘系统进化出的功能,因此大部分也都是下意识的。但与无法控制的内分泌或微器官(如汗腺、毛发等)相比,如果加以训练,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控制。
    安慰行为的种类有很多。有压力的时候,轻轻按摩一下颈部、摸摸自己的脸、玩弄一会儿头发、舔舔嘴唇或者调整呼吸方式等,都属于安慰行为。如果感到压力的人有抽烟的习惯,那么烟的量就会加大(呵呵,对于我来说,抽烟确实是麻醉的作用多些);如果当时当事人在嚼口香糖,则会嚼得更快些(此处可以实验证明)。
    注意:我们讨论的情景是当事人觉得不舒服或者有压力,还有思考周转的余地,而不是直接面对严重的威胁。如果面对的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威胁,那么很有可能出现的反应是冻结反应。但在不舒服或者有压力的情况下,为了缓解这种不适,则会采用边缘系统的安慰行为。
    比较典型的不适情景是尴尬。尴尬的时候,很多人会摸头发、摸脸、搓手、揉鼻子、舔嘴唇。这些行为并不是有意识去做的,而且一般人(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也很难避免。有的时候,安慰行为看起来是在整理自己的外表,如捋捋头发、弹弹衣服上的灰尘或者调整一下自己的领带。这些行为可以帮助人们降低不适的感觉,舒缓紧张的神经。
    举个例子:对于非专业的演员来讲(舞蹈演员、戏剧演员等),在面对观众表演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小动作。而大家能够见到的比较成熟的演员,则给人非常自然地感觉,没有任何与表演无关的小动作。表演训练,就是一种专业训练。
    在各种安慰行为之中,与颈部相关的动作最为常见。在颈部两侧或者下巴下方到喉结上方的位置,有很多血管和神经末梢,按摩这些地方,可以迅速降低头部的血压和供血平衡,让自己平静下来。除了抚摸、按摩之外,类似的动作还有很多其他方式。比如,人在有压力的时候,会把领口打开,甚至抖动几下衬衫,好像在透气的样子。这种动作的结果是,它会让当事人主观感受到安慰行为所带来的舒缓。这种舒缓既来自与血液循环的改变,也来自于皮肤表面空气的流动而带来的微妙体验。当然,女性很少采用拉衣服透气的动作来进行这种安慰行为,但如同男性的松开领口一样,女性很有可能轻轻地撩一下颈后的头发,就能够达到这种目的。
    男性对喉结上下和颈两侧的安慰行为比较多,动作幅度也相对较大。(此处需要数据证明)。女性则对喉结下方到胸骨上切迹之间的部位安慰行为较多,比如用手挡住此处或者把玩项链的吊坠等。在出现上述的动作时,可以初步进行判断,也许当事人感到紧张了。
    与颈部相同,脸部和手部作为神经末梢非常密集的器官,也可以在被按摩的时候起到很好的解压作用。因此,集中在脸部和手部的安慰行为也很常见。

http://s6/middle/641f9f4bt81fe84105495&690Behaviors)" TITLE="安慰行为(Pacifying Behaviors)" />


    除此之外,一些声音也可以缓解压力。比如吹口哨,这个动作是结合了呼吸的控制、声音的刺激以及转移大脑注意力的多种方法,来达到缓解紧张的目的。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得紧张状态下的大脑供血与注意力偏执的到很好的恢复,要知道,人在正常状态下最冷静。
    腿部的抖动和舒展也是安慰行为的一种。腿部是人类最大的肢体器官,其中的血管和神经也是全身中最发达的。在人感受到疲劳、压抑或者其他不适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采用先勾紧脚尖、在舒展两腿的方式来快速解除这些不适,这是因为这些动作能够调整全身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紧张状态。有些人具有抖动双腿的习惯,因为这样会让身体很舒服。但是需要注意,习惯性的抖腿往往是在没有压力的情境下进行,这种微反应可以解释为舒适。但是在一个原本比较紧张的有压测试情境中(比如审讯),被测试的人往往集中所有精力面对测试问题,全身会比较紧张,不会出现舒适的抖腿动作。但如果这种微反应因为某个问题的出现而突然出现,再配合其他的微反应(如语言、表情的冻结),则表明其在安慰自己,那么就需要测试人员注意到这种变化以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安慰行为也有动作幅度较大的种类。比如自我拥抱,即使用双手将自己的身体抱紧,产生被他人拥抱的感觉,也是典型的自我安慰行为。当然,人类的拥抱能够产生安慰效果,还有其进化过程中的其他解释,比如缩小身体面积以达到降低危险附着面的解释等。但比较直接的解释是,任何人对其婴儿时期在母亲的怀里温暖而安全的感觉都会印象非常深刻,因此模拟这种环境能够很快释放骤然升高的压力。
    总结1:要注意,安慰行为的动作幅度有大有小,而且经过训练可以一定程度上进行控制。因此,安慰行为不能像某些微生理反应那样被认定为“公理”。而且,人的多样性决定了动作的多样性。也许有些人捋头发就是一种习惯动作,而不代表压力与解压。因此,在通过安慰行为进行心理状态判断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两点:一是判断周边的环境是不是可能对当事人产生压力;二是通过一些观察,建立对当事人行为习惯的基线准则。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用前面所讲述的这些准则进行辅助判断。
    总结2:安慰行为最大的特征有两个:一是这些动作在当时的情境中,本不应该出现,因为它的出现与整件事情没有任何必要性和关联,因此这种动作只是当事人自己针对自己的一种行为;二是安慰行为一定能够从生理学或心理学的角度找到某种解释,解释得通,才能说明“为什么”,这样的判断才有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