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振秋施雅君夫妇女程艳秋》及与其相关书目汇总链接

(2013-12-16 12:12:25)

《程振秋施雅君夫妇女程艳秋》及与其相关书目汇总链接《程振秋施雅君夫妇女程艳秋》及与其相关书目汇总链接
       
程振秋,1936年生,常熟人。1954年拜黄异庵为师。自己又自学严雪亭的“四进士”和“十五贯”,听了严雪亭40天书。所以,他擅唱“严调”和“陈调”。他说表稳健,弹唱和表演风格酷似严雪亭。他做事认真,不马虎,何时创作什么书,每年演出过多少场次等等都有记录。1987年10月编“侠女仇”,1988年9月编“高王府”(即“王府奇案”),1999年1月编“乾隆遗珠”(即“还珠格格”),2002年7月编“天平侯”。

施雅君,1949年生,宁波人。少时自习弹唱。18岁与毛学庭(江阴评弹团)等拼档。1979年入上海东方评弹团。拜祁莲芳为师。先后与陆俊卿、马襄时、程振秋等合作,与程振秋共同编演“假婿乘龙”、“珍珠衫”、“青楼凤”、“侠女仇”、“高王府”(即“王府奇案”)、“乾隆遗珠”(即“还珠格格”)和“天平侯”等。她台风端庄,说表老练,嗓音宽厚,擅起悲旦角色,唱白均由情动,能按书情结合自身的特点变化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大段唱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擅唱“王月香调”。

程艳秋1977年出生。师从父母程振秋、施雅君。擅长单档表演,严(雪亭)、杨(振雄)派尤为突出。现为上海新长征评弹团的优秀青年演员,曾获江浙沪评弹青年演员传统书目电视展演优秀表演奖。因父母都是评弹演员,程艳秋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对评弹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作为一个很有潜质的评弹演员,程艳秋的表演老练,对传统的杨调、严调老作品的把握彰显功力,对新作品的理解与驾驭能力也具有相当的水准。她表演的传统长篇弹词《珍珠衫》、《假婿乘龙》和新编长篇弹词《还珠格格》,受到广泛好评,被称为是“江浙沪码头上受欢迎的女单档”。
2001年获江浙沪传统书目优秀表演奖,2006年第三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获得表演金奖,2009年获第四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节目奖。

------------------------------

乡音本场先生程振秋、施雅君、司马伟与听客零距离座谈会  2003-01-20  支立

  座谈会已是第六次举办了,这回是乡音本场先生程振秋、施雅君、司马伟与听客零距离座谈会(还应有程艳秋,读书请假未能到场),乡音听客纷至沓来,一会儿便人满为患,于是走廊里也坐满了人。

  主角是程振秋,他是一位前半生坎坷、后半生得意的苦人儿,坎坷么,其实大家多少知道,也是程振秋先生常常在书坛讲的,那便是被囚青海的22年,这次零距离接触,更是讲得分明了,往事不堪提,然每每他要提,不过,总算是邓小平,拨乱反正,平反,现在他是很得意了,爱妻施雅君对他十分体贴,特别是女儿程艳秋,比母亲施雅君更了解父亲呢,一直在母亲面前讲父亲的好话。你看,尽管无锡的书场有一段时间用不当的理由拒绝程的演出,在无锡的郊区,他们有一处“别墅”,是乡民们优惠的卖与他们的,在空暇的时光,程振秋一人坐在宽畅的配了立式空调的书房里,埋头写作《天平侯》,而夫人下厨,只吃饭时才出来,翻来张口。你们有吗?

  前时程在乡音说书时曾眩耀过他的名表,说是女儿送的,这回因明天六月十八日是父亲节,说是又买了好礼要送爸爸。你们有吗?施雅君之所以看中程振秋是因他中国文学的基础好,会写。也是他们俩,在艺术上培养出了程艳秋这个书坛上有一席之地的女儿,是程艳秋挑选了也是文笔好的司马伟作为程艳秋的上手。

  司马伟的话不多,说有的人靠这,有的人靠那,他自己靠的是写本子,是啊,每个人总要有点特长才好,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有所发展。座谈会内容丰富,只能写一点,最好有机会亲自参加。

------------------------------

请尽早解决一名评弹大师的退休金问题  20070611日吴生  人民网-江南时报   

  近日,评弹名家程振秋施雅君夫妇在老裕书厅演出新编书目《天平侯》。场场爆满,双休日听众达210多人。程施二位先生“说噱弹唱演”都有很深厚的功底。程先生的“严调”韵味浓厚已接近严雪亭的水平。
  程振秋先生是评弹界大才子黄异庵的嫡传弟子(杨振雄的《西厢记》就是黄异庵所创作的),有着很深厚的文化根底。他创作了七部长篇评弹书目和二个中篇节目。《珍珠衫》、《天平侯》、《高王府》等自编七篇长篇书目都有很高的票房价值,深为广大听众所欢迎。程振秋先生创作的中篇《包公休妻》还得到上海文化艺术的“优秀成果奖”。这是当时的最高奖项。有名的京剧《曹操与杨修》也是得的“优秀成果奖”。程先生非常热爱评弹,非常敬业,除了自己72岁高龄仍坚持在书场演出,还精心培养了程艳秋、惠中秋、华一芳、濮建东等九个学生。程先生对有的青年演员不愿进书场演长篇的状况很是担忧,认为如此下去评弹的传承发展有问题了。同时,程先生对此也表示理解。他说:“演员进书场演出收入相对太低,应该增加进书场演出的补助,而且要直接给书场再转给演员。”程老先生在垂老之年对评弹的传承发展如此关心令人敬佩。

  程振秋先生的一生是评弹艺术的一生,也是坎坷的一生。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忠厚老实的程振秋19581122日被捕,在青海度过了苦难的21年,直到1979231日拿到苏州中级人民法院的平反通知。然而,72岁的程振秋虽然对评弹有较大的贡献,却至今得不到退休金和有关待遇。据说要补办手续还有困难,因为有关单位数次搬迁,程振秋的档案找不到了。为此,评弹听众都认为不公平。王鹰等评弹老艺人都表示愿为程振秋作证明。吴生认为,应该相信有关单位会认真负责的,有关部门也会密切关注的,绝不会不作为的。程振秋必能得到公平正义的待遇。这是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苏州吴生

******

  编后:保护传统艺人是保护传统艺术的首要内容,如果相关的传承者连起码的待遇问题都得不到迅捷、热心的解决,无疑是令人遗憾的。吴生来信,言语恳切,表达的正是对“人”的关注和祝福,这也是民意所然。我们愿意看到有关部门能拿出“只争朝夕”的精神,克服困难,及早解决问题。

--------------------

请破格处理程振秋问题(读者中来)20070622日黄祖耀彭慎之  人民网-江南时报  

   近日,苏州社保局相关负责人士专程赴无锡登门拜访评弹老艺术家程振秋先生,详细说明了社保“1985年政策”,并表示无法为程老先生补办相关社保手续。程振秋老先生补办社保的努力又一次受阻,令人遗憾。
  
我们认为:社保局严格执行政策是无可非议的,而且其工作态度的人性化人情味值得称赞。问题的关键在于“85政策”。我认为:“85政策”无视相关群体的“工龄”,抹煞他们为社会作的贡献是不公平的,而且造成了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下的一块相当大的“死角”。因此现有“85政策”必须修正。

  “85政策”抹煞相关群体为社会作的贡献是不公平的。“85政策”规定:在1985年以前离开企业的已退休人员,不属于劳动部门的管辖范围,也就是说他们的“工龄”全部无效,他们为社会作的贡献也被抹消。这是不公平的。众所周知,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利润都是国家的,因此在计算退休人员养老金时有一项“推算储存额”。这一项应该是由国家承担的,明确表示国家对1985年以前的“工龄”即相关人员对社会的贡献是负责的、承担责任的。同时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时“工龄”是重要的因素。这“工龄”当然包括85年前的。为什么“85政策”规定的相关人员的“工龄”就不能得到相应的还报呢?我们认为应该一视同仁。这是社会的公平正义。

  社会保障必须覆盖全社会,特别是弱势群体必须得到双倍的重视。“85政策”的规定遗弃了相当大的一个群体。这是不合理的。一位市政协委员和我们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她说:“‘85政策’排除保障的群体中大多数是弱势群体,有的非常困难。”我们认为:社会保障必须覆盖全社会,对弱势群体更应关注,“85政策”遗弃排除相关群体是社会的不公平。现代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应该保障每一个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即使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的人也应如此,况且这“85政策”相关的人对社会是有贡献的(他们有工龄)。这是社会的公平正义。

  我们认为,目今应尽快在深入调查研究后重新讨论修正“85政策”,同时对特殊贡献特殊遭遇特殊困难的相关人员破格对待,让这位评弹老艺术家能安度晚年。这是对人的关心,也是对传统艺术的关心。

  ------------------------------

施雅君    2012-06-20   叶毅
 
朋友不怎么喜欢施雅君的唱,说她的唱颤抖的利害,这一点我承认,不过这个颤抖并非不能接受,只不过是属于个人的习惯而已。在弹唱「王月香调」的时候,有些些颤音,反而感觉更不错。我在上海听施雅君在码头上弹唱《林子文》和《秦香莲》,还不是和她的前夫王尧年,而是跟着老前辈的马襄时,当时对于区级团体相对年轻的女艺人,除了风头很健的单档秦文莲之外,就是施雅君和新长征的徐淑娟比较引起我的注目了,缘故我是比较喜欢唱功佳的演员,对于施雅君的开篇《我的名字叫解放军》、《秦香莲》选曲《铡美》(这个成为施雅君的成名作品之一)都是百听不厌的,还专门录音在磁带反复聆听,而徐淑娟的「俞调」我也比较欣赏,不过留在磁带里却是徐淑娟的《杨淑英告状》的唱段,流派唱腔方面别出心裁。

  也许正如朋友所言,施雅君所唱的任何流派,都有自己很深的烙印,也就是说,一听,就知道是她在演唱,包括最近得到的现场录音加唱开篇等,不过也有例外,我觉得一概说施雅君的弹唱都有自己的くせ(癖),也不尽然,至少她所唱的「侯调」,还是比较接近那个流派的风貌的。反过来说,施雅君那么有特色,是不是有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不能为她总结一下了?我想,为公为私方面都不会这么做,在中国,论资排辈还不仅仅是你的年龄(当然年龄很重要,你看前不久杭州为王柏荫搞的庆典),还有你的出身(像无所事事的秦建国就是出身名门)以及门第,一个连编制都已经不存在的区级小团的施雅君,天上不会掉下来馅饼的,你看他们团里的前辈名家黄静芬,生前身后,真的很寂寞的。

  施雅君的任何弹唱都是无意识地投入了很大的感情色彩,按照冠冕堂皇的说法就是以情带腔,声情并茂等褒义词,这是个人的差别还是那个时代造就的结果,我想,应该是兼而有之,时代的审美观点历来都是略有差异的,也就是我现在看不懂很多评弹演员的演绎的根本所在。对于施雅君,除了比较注入很深的感情之外,我看她的主流还是老老实实地坚持码头第一线说长篇,近些年来成就斐然,而并不是和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家伙同流合污。

  引出上述话题的是我在最近的微博里写了自己得到施雅君弹唱的开篇《黛玉悲秋》的感受而展开的。自然,施雅君比较擅长这一类表达情意的内容,悲秋的演绎有些颤抖也应该属于正常的范畴,我喜欢听这种比较嘶哑而更接近徐丽仙本人嗓音的丽调,对于嗓音条件好的演员而言,不能把浏亮的嗓子故意弄成烟酒嗓,所以不一定能够把「丽调」演绎得如此贴近而令人备受感染。

  总之,施雅君比较认真。09年在上海的时候,应梦云之邀特意去松江的书场听程振秋施雅君的长篇弹唱,坐在第一排的我们自然是把台上先生的表情和很多细节都看得一清二楚。在上手程振秋表述的时候,忽然梦云让我看施雅君的脸部表情,怎么口唇一直在抖,我告诉他说因为施雅君精神高度集中,认真在对待书情的演变,所以情不自禁地在抖,理由是不是站得住脚,不得而知,不过施雅君说书弹唱的投入,由此可见一斑。
--------------------------------


本博客中有关《程振秋施雅君夫妇女程艳秋》书目的汇总链接:

                以下各部分内容相互或有交叉重复 

编号                        书名                                 

程振秋

00.程振秋施雅君程艳秋视频音频专辑01/44

01.包公休妻  程振秋施雅君

03.假婿乘龙 (音频专辑)01/23 程振秋高小蓉   

04.中篇评弹音频集(六)10.包公休妻(1)(2)(3)

05.杨乃武·告状  程振秋

施雅君(与上相同不再列出)

01.林子文 (音频专辑) 01/24 王尧年施雅君 (缺9、10回)

06.秦香莲·铡美  施雅君

程艳秋

01.珍珠衫 (视频专辑) 01/30 程艳秋

02.蒋氏夫人 (视频专辑) 01/40 避难回乡 司马伟程艳秋

03.假婿乘龙(视频专辑)01/22 回公堂审讯 程艳秋

04.珍珠衫 (音频专辑)  01/30 程艳秋

05.我的名字叫解放军  程艳秋

06.孙文改装  高博文程艳秋

07.国父改装  胡国梁高博文程艳秋

08.剑阁闻铃 程艳秋

09.暴落难  程艳秋

10.杨乃武·翻案  程艳秋

15.战长沙 程艳秋

16.天堂旅游 程艳秋

17.中篇弹词 五姑娘 02寻路王承程艳秋夏夕燕 

18.中篇弹词 五姑娘 03天路陈松青程艳秋吴嘉雯

                         相关书目

02.吴韵流芳贺重阳2013评弹名家书会之司马伟程艳秋 

 

            相关名家(以下链接不全,将逐步增补)

00.程振秋老师 黄异庵 严雪亭

00.程振秋学生 程艳秋 徐剑秋  华一芳 (1) 濮建东 张静秋   惠中秋

00.施雅君老师 祁莲芳
00.施雅君学生 程艳秋
00.程艳秋老师 程振秋 施雅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