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醉翁亭记》----看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手法
(2023-10-31 07:47:43)分类: 诗词赏析 |
从《醉翁亭记》------- 看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手法
周宏玮
【摘要】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其文纡徐委曲,明白易晓,擅长抒情,说理畅达,影响了宋朝一代的文风。诗风雄健清丽,词风婉约有致。苏轼称他“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政治头脑的文化大师。《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在滁州在任时写的一篇散文。文中通过对《醉翁亭》描写,展现了滁州琅琊山秀美的景色。
【关键词】
欧阳修 醉翁亭记 诗文革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后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江西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
其文纡徐委曲,明白易晓,擅长抒情,说理畅达,影响了宋朝一代的文风。诗风雄健清丽,词风婉约有致。苏轼称他“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政治头脑的文化大师。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在滁州在任时写的一篇散文。文中通过对《醉翁亭》描写,展现了滁州琅琊山秀美的景色。《醉翁亭》的‘醉’字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游而忘返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太守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禽鸟知山林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把醉意山水之乐表达的淋漓尽致。另一方面也通过“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 的描写,表达了欧阳修借山水之乐,来排遣谪居生活的苦闷。
《醉翁亭》从艺术手法上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明晰的层次,巧妙的构思。 文章的思想意脉是“乐而醉”。“醉中乐”,仿若彩线穿珠, 用一个‘乐’字、一个‘醉’字作为主线,把山溪、酿泉、醉翁亭、宾客、游人,林霏、野芳等缀连成一幅图画。起笔写醉翁亭位置之所在,并展开叙述。 首先以“环滁皆山也” 点出醉翁亭座落在群山之中。 再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座落在琅琊山的西南诸峰之中, 又以“蔚然而深秀”,‘渐闻水声潺潺,’写出了琅琊山的“秀”、“美”。接着写酿泉,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即甘泉酿美酒,美酒令人醉。“醉翁亭”便呼之而出了。继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说明“醉翁”二字的深意,把景与情直接联系起来。同时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引出“山水之乐”这一全文的核心命意。 使句子层次环环相扣,脉络清晰,过渡巧妙,衔接自然。
三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到笔随,词境清隽疏澹,产生意境相偕之美。山泉相依,泉亭相衬;流水潺潺,泉声淙淙,相映成趣。醉在山水间,乐在觥筹中。‘临溪而渔’、‘酿泉为酒’,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这美景美食,如同一幅清新、淡雅的风景画,美不胜收,由景及人,由景及情,层次分明,而接转自然,写出了超尘脱俗的心境、和洒脱的情怀。
总之,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他的散文很有特色,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总的来看,风格是多样的。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