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状元是《金瓶梅》里的一个官员。他状元出身,当过御史(相当于检察长),
和西门庆有过交往。我第一次读他,觉得这蔡状元很假,很虚伪,言语斯文背后尽猥琐。再次读,再读,居然不讨厌了。
虚伪还是显而易见。《金瓶梅》第三十六回写蔡状元初见西门庆时,用了大量篇幅描写官场虚套。蔡状元明明是因为听说西门庆“大巨家,富而好礼。必然厚待”,才牢记在心。见面时对西门庆吹捧颇费心思。西门庆生意人出身,买了个千户,属武官系统,在明朝重文轻武的生态环境中,西门庆心底里对自己出身自卑。越是自卑,吹捧者如捧到这个痒点,真是令自卑者心花怒放。
蔡状元见面就给出超级吹捧,“贤公阀阅名家,清河世族。久仰徳望!“。大白话就是,您西门庆官人是传统贵族,名门世家子弟,久仰久仰!见西门庆假模假样客套后继续吹捧,”贤公抱负不凡,雅望素著,休得自谦”。
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我也是。西门庆也是。尤其是文质彬彬的吹捧。真舒服。
客套过后。请开始表演。谁说读书人不会表演,蔡状元想蹭吃蹭喝,想要钱的嘴脸,全在表演之下。
先是第一次客气辞让。西门庆请蔡状元留下吃饭。蔡状元开始第一次客气表演。他眉头紧缩,面露难色道辞道”学生归心匆匆,行舟在岸,就要回去。既见尊颜,又要速去,奈何奈何!“,好感人哦,人家好想回家好想回家嘛,见了你这大老板,又要立即就走,哎呀,讨厌啦,怎么办啦怎么办啦。
这种撒娇客套,西门庆自然懂的。再次挽留。而后蔡状元说只好领命啦。蔡状元参观花园后,”心中大喜,极称羡“。
心中大喜。这就是真实的人性。如果批评蔡状元不该如此激动,不该见到富贵就羡慕,那是扯淡。《金瓶梅》里无圣人,蔡状元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也是一样。
听完戏曲表演后,蔡状元开始第二次客气推辞,"学生初会,不当深扰,天色晚了,告辞罢”。西门庆说了一句貌似很生气的话,“岂有此理”。又留下继续喝酒。好一句“岂有此理”,那种装亲热的愤慨跃然纸上。
虚情假意推辞两次之后,蔡状元露出了真面孔,说出了真心话。他拉西门庆说话”学生此去回乡省亲。路费缺少“。
直接讨钱。直接要钱。真佩服蔡状元,就真说得出口来。情商啊,脸厚啊。无耻则天下无敌啊。
西门庆当然给钱。金缎领绢等除外,白金一白两。相当于直接送了人民币十万元。蔡状元又继续表演,”固辞再三”,所谓“何劳如此太多,又蒙厚腆!”
蔡状元当了御史之后再见西门庆,口气自然大了,告诉西门亲有什么事只管说,一定帮忙。西门庆就请他早点签发准许贩盐的许可证。贩盐在明朝是特许制,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经批准方可贩卖。蔡状元笑一笑,直接准许西门庆提前贩卖一个月。这其中利润,何止十万百万。从这一点看,这蔡状元倒是友有情有义,发达后不忘回报。可惜,他回报不是用个人力量,而直接是权力寻租,正如《金瓶梅》第四十九回诗云“公道人情两是非,人情公道最难为。若依公道人情失,顺了人情公道亏”。
听说西门庆死了,蔡状元还来吊灵。第八十回写他吊灵“可伤!可伤!”,“拿出五十两一封银子来说,这是我向日曾贷过老先生些厚惠,今积了些俸资奉偿,以全终始之交”。
此时蔡状元已是两淮巡盐使,也就是销售盐总监。差事肥得流油。他还舔着脸说,以前借了西门老大哥五十两,现在我积攒了些工资,还给你们家属哈,我们两家算是彻底清账了了哦,当初西门庆送给他白金一百两,他现在还白银五十两。他打半折还钱就两清关系,还一副大义凛然姿态,可见作者讽喻之妙。虽然蔡状元如此虚假,但相对比西门庆死后众叛亲离、落井下石之辈,这蔡状元倒也算是有情有义了。
王国维诗云“偶得天眼觑红尘,可怜眼前身中人”。读《金瓶梅》越久,越难批判或谴责书中人物,因为看到他们的不易和不得已。蔡状元种种咬文嚼字、玩弄风雅之行,在《金瓶梅》中活灵活现。他一见西门庆就刻意吹捧,又虚情假意推辞,继而赤裸裸索贿,吃相凸现。现在红尘中人,现在的所谓高级知识分子,又能比蔡状元耿直正义多少,正如毛主席诗云“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