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李氏宗祠碑记看因远白族的来历及传说

(2017-05-03 10:11:28)
分类: 雨亭纪事

从李氏宗祠碑记看因远白族的来历及传说

 

 

李氏家族是元江县因远一带的望族,主要聚居在安定和安仁村。至今,两个村还保留着两块祠堂碑记,记载了李氏家族的来历及其辉煌的历史。两块碑记均为青石,规格相似,高约160厘米、宽约70厘米。碑文记述了李氏来滇始祖的来历,关于李相来滇后在平南征战“英勇杀敌”的英雄故事在白族民间广为流传。

 

安定村的“李氏宗祠功德碑序”

 

立于民国七年(1918年)的安定村“李氏宗祠功德碑序”碑头上书“永垂不朽”四个大字;上右款直书“李氏建立祠堂碑记”;下左款书兴建祠堂日期,因碑面磨损,字迹模糊不清,但从碑文的内容上来看,祠堂建在前面,碑立于立其后。碑文如下——

 

陇西氏乃上古伯益之后,尧时世为理官递降于周,著道德五千言则有李耳,沿及于唐着宫袍带月则有李白,李膺为天下规矩,李清为天下楷模,或仙或儒或诗或吏代有其人,洎至明际忠勇杀敌李公相随沭国公平南蛮,由金陵入古滇家于马龙遂为因邑之鼻祖。自时厥后子孙繁衍为罗必冠。传至前清选拔进士宜斋先生曾倡建祠,无何由通海调署路南训道终于任不果行。后有同知衔向阳君印春庆者笃行好义,庚续首倡。于是创始于清光绪壬寅,落成于甲辰仲夏,共费用银壹千数百有奇吁!向阳君不仅倾囊中朱提其间地点工材,经之营之,星霜几易,费尽移山心力,方有今日。此后春秋祀上以报祖宗之功德长幼序,下以昭子孙之雍睦。兹将合族捐功德芳名镌诸于左,以垂不朽,俾后人知食德报功云尔。

民国七年岁在戌午暮春月 立

 

该李氏宗祠内原设置有始祖李相及祖妣何孺人之神位,以及李氏历代宗祖考妣牌位,但自宗祠改作民居后消失殆尽。现仅存始祖李相牌位,系流失于民间后,由其后裔因远白族根雕大师李元生先生以高价购回并供奉于其(安定)家中的唯一遗物。

记者找到了同样是雕刻师的李将福,他打开珍藏着祖先牌位的大门,见到了因远白族李氏始祖“李相暨配何孺人牌位”,这是一块长约100厘米、宽约40厘米的红漆底、粉金字的檀木。牌位上书:“李氏来滇始祖公讳相配何孺人之神位”十六个楷体粉金大字。牌位木雕工艺十分精湛,全部图案除精美饰纹外,均为空心镂雕张牙舞爪的龙。李将福说:“这是因远镇白族历史上十三个宗祠牌位中的极品,也是目前唯一幸存的白族宗祠文化载体。”

 

安仁村的“新建李氏宗祠碑”

 

在安仁村“迎恩门”一侧,原是李氏祠堂(现为民居),立有长约120厘米、宽约80厘米、厚约4厘米的“新建李氏宗祠碑记”,同样是用当地的纯青石打制而成。该祠即明代随沐国公(沐英)平南蛮(云南)并荣获朝庭授予的“忠勇杀敌”的褒扬匾的李相后裔于民国七年(1918年)新建的第一个李氏宗祠。碑文全文如下——

 

粤稽睦族之典,肇启虞尧,春秋修庙垂自武周。亘古及今,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尊祖为本能。务本即可卜年世之久远。溯我始祖讳相公自明季来因。立德立功善行莫可尽述。故世谱之发祥遍及因山。越七世讳长庚、起龙、居中、受先诸公分居甸邑又为我本支数大宗谱。迄今螽斯济济麟趾振振祖泽之绵延甲于惠甸,子孙身忝后裔惠承先绪欲敦睦族之典,自愧心无。则效欲法修庙之,经常歉力量支拙。时也岁逢丁未,聚集宗支同力合心建宗祠于邑北。不数月而告竣。于戏祖庙鼎新丕千秋之俎豆,序时答报明九族之彝伦。爰勒子孙捐款永为后代知闻

壬子年十月

   合族仝立

 

据今年70岁的村民白树才介绍,李氏宗祠解放后被用作生产队公房,祠内供奉先人设施消失。但功德碑碑体无损,碑面上的字迹明晰。是研究因远白族宗祠文化的重要(碑刻)史料之一。

 

忠勇御敌的“李宰相”

 

说到李相,白树才讲了一个在在因远流传深远的传说。相传明末清初,一股成千上万的敌人从九龙江那边冲过来攻打因远。因远的白族人民纷纷奋起抵抗,他们关上城门,日夜防守。由于敌兵众多,加上连夜攻打,白族人民少不敌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家就商量好,准备在黄昏时往四面山里撤退。

黄昏时分,天黑了下来,大家开始出城悄悄撤退。此时,一个名叫李相的白族青年,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撤退,独自一个人提起一把大刀,来到南城脚大石桥边观看动静,恰逢敌兵冲杀过来。只见敌军大将骑着大象,手提大刀,带领敌兵来到大石桥边,勒住战象,东吆西喝,指挥敌兵攻城。跑热了的大象,见大石桥下淌着清清的河水,就喘着粗气,甩动长鼻子,把鼻子伸到石桥下去喝水。躲在石桥下的李相,灵机一动,举起锋利的大刀,往大象鼻子上猛猛的使力一砍,竟把大象鼻子砍断了!大象又惊又疼,乱蹦乱跳,发了狂,转过身去,一直往敌兵队伍里乱冲乱踏。敌军大将被大象掀在地上,跌得头破血流,伸着两腿,动弹不得。敌兵被大象踏伤的踏伤,踩死的踩死,加上没人指挥,吓得争相逃命,乱成一团。要撤退的白族人民掉过头来奋勇追杀敌兵。在李相的带头冲杀下,敌兵被打得落荒而逃了。从此,敌兵再也不敢也没能力来攻打因远街了。

白族人民非常尊敬这位砍掉大象鼻子,机智勇敢的青年,大家都不叫他的真名——李相,而是叫他李宰相。为了纪念他的功劳,就把南门大石桥改名叫做“太平桥”。从此后因远地方太平了。

此为传说,记者则在《李氏宗谱》中读到了他的墓志铭:“盖闻物本乎土,人本乎祖。故古人之所以建宗庙社稷,不外报本返始尊祖敬宗之意也。窃我始祖李公相,原籍江苏江宁府人。其先世于明洪武年随颖川侯傅友德、西屏侯沐英统兵十余万众镇守云南,继因土贼沙定州作乱,避居滇西丽江府属剑川州,相传数代至明末万历年间,李公相由剑川经商至因远,见此地风淳俗美、娶妣何氏遂家焉……”

 

 

201753日于雨亭精舍



http://s1/mw690/001PFDbAzy7aMhqHeE01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