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杯里的热带-017 小镇达维

标签:
旅游缅甸达维土瓦经济特区 |
分类: 万水千山吃与痴 |
在达维只住了三天,留下两个遗憾:一是答应了要再去一家餐馆吃饭结果没去,二是没到达维海滩。
缅甸国内航班都是螺旋桨的小飞机,我们坐了好几次,以小飞天为标志的KBZ航空最干净,吃的也很细致。从仰光飞到达维只需1小时10分钟。
离开仰光时,瓦当酒店的老太太经理听说我们接下来要去达维,非常惊讶:干嘛去那里呢?
毫无疑问,达维不是一个旅游者会去的地方。那至少人家也是第一个经济特区啊,我们看上去就那么不像做生意的?!哈哈。谁知到达达维后,才发现,这里作为经济特区还真够原始,的确不像我们这种“生意人”去的地方。
实际上缅泰两国于2008年签署过第一个《谅解备忘录》要修建缅泰公路、深水港建设和工业区建设,但盘子太大能力不足,项目搁浅。两国于2012年7月23日重新签订了达维经济特区谅解备忘录,在曼谷组建了达维特区发展有限公司SPV-1,在缅甸拟组建SPV-2。2013年11月21日签订框架协议,并制定了项目进展时间表。我们到达维的情况来看,一切还为时尚早。
从机场直接打车到酒店,agoda上没有,是从维基百科搜到的:ZAYAR HTET SAN
Hotel,应该是达维最好最新的酒店,最大最豪华的套房也才65刀。此处要算达维的酒店区,不过全部酒店屈指可数:对面有家Garden
Hotel;楼下是Royal Guest House;往南是Diamond Crown
Hotel。缅甸的酒店名字很喜欢用皇家、皇冠这一类,并不代表很高级很大。
从房间窗户望出去就是达维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酒店楼下街道是土路,交通工具竟然还有马车。八十年代初中国那几个经济特区恐怕也不会是土路吧。
镇上就两条主路是水泥的,其他支路都是土路。街边多为两层的殖民时期建筑风格木楼,偶尔有几棵椰子树高高地昂着头,比所有的楼房都高,在晚霞黄紫橙蓝的天空中以它们羽状全裂叶子的剪影告诉人们这是热带的海滨地区。倘若没有这些树,达维便更像某个美国中西部落魄的小镇。
向酒店前台的姑娘打听来的结果:达维最有趣的景点除了佛塔就是寺庙。好吧,那我就不专门去了,早饭过后,太阳还没太辣之时,就在酒店附近稍微转转。
我喜欢我看到的街景。倘若这里也以咱们的深圳速度发展,那么十年后再来就一定见不到这样的街景。
德林达依省的人比北边的人喜欢喝酒,他们的男人在晚餐前似乎有喝点儿小酒的习惯。街边的汽油瓶子也跟北边省不同,北边的几乎都是可乐雪碧那类塑料瓶,这里则是用玻璃酒瓶来装汽油,不装满的500甲,装满700甲。
有人在晒槟榔。
槟榔长在树上有层绿壳包着,就像核桃。剥开那层壳,里面是土黄到浅棕色的硬果子。人们剖开两半来晒干它们。切片的槟榔跟松露有点像。
达维有河,但到海滨有11英里。走到河边去,河那边是平缓的山,山那边会是海吗?
少女穿着笼基长裙一手打伞一手握龙头,骑车骑得真好。小男孩拎着东西往家走,光脚走在尘土里,我跟着他,竟然跟不上。
想起在仰光也看到一个给家里采购的小男孩。那会儿我也跟着他走了好久。在中国我没见过,我的小侄儿任何家事都不做,唯一他会买的、会自己拎回家的,只有他爱玩的模型。
中国古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话用这个方式说就显得有一丝辛酸,其实贵族的孩子当家也早,倒是中产阶级的孩子当家晚甚至一辈子不当家吃现成。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我喜欢看小孩子当家,采买,管事……这个染着黄毛挽着布袋赤脚走路的小男孩,让我想到《吉姆和喇嘛》里那个小吉姆,他走起来像跑,跑起来像飞,说话像表演,表演时却千真万确让人非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