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杯里的热带-004 笼基与陌生人

标签:
2014曼德勒缅甸旅游旅游 |
分类: 万水千山吃与痴 |
缅甸大部分地处热带,季节没有冬夏,只有干季湿季之分。男女皆穿长裙,最简易也最常见的裁剪方式就是一块长宽约2米×1米的布,做腰围的那条长边内缝两寸宽的黑布底衬,再把两条短边缝合成一个圆筒,即可。人们穿着的时候,把这个圆筒套在腰上,女性把富余出来的部分折叠着掐进腰里,男性则在肚子前打个结。没有任何扣子,也不用拉链。除了在仰光,会把男人穿的叫笼基,女人的叫特敏;我们走过的其他地方一概叫做笼基。上身没有定规,男人一般穿衬衫,女人则有的衬衫,有的T恤,也有跟笼基配套的传统圆领斜襟小衫,色彩图案都上下辉映成套,非常好看。
抵达曼德勒第一件事就是换装:人字拖和笼基。我见酒店女经理每天换一套笼基,小衫紧裹、长裙婀娜,羡慕得口水直流,赶紧着要去买,问经理,她说就在酒店门前的78街往南走一点,有很多商店卖笼基。
第二天,早起没事,想找找好看笼基,出酒店一路东张西望缓缓走着,大概姿态显得很迷茫,有位三十岁年纪的缅甸女士本来跟我擦肩而过的,却停住脚步:“你要找什么?”“我想买笼基。”“来,我带你去。”她的英语属于单词级别,而且缅甸人英语发音带印度口音,哪怕是单词,有时也要脑筋急转弯才听的懂。但缅甸人这点好,他们不像中国人觉得自己英语不好就不开口,他们比较乐于说。她一路跟我蹦单词聊天,一路挽着我的手,把我带到30街上一家布料服装店,然后她还得赶着去上班,上班地方就在刚才我徘徊的那路边商店。生怕我还会有什么问题,她打开手提包,拿出纸笔,写下名字和电话给我,她叫Phyu Phyu Win。后来我每每路过那条路,总是向店铺里张望,希望再看到这位肤白细腻、淑雅姣好的热心肠女子。就是由她开始,我才注意到缅甸女子长相平均分很高,而且哪怕是乡村地方,人也长得细致,很少见到粗俗土的。
谁知笼基好买,成套的却难,有很多丝绸布料商店,有各种美丽的笼基面料,可是要量身做一套笼基,最短需时——两星期!适合游客的成品,往往面料既不咋地、花色更普通,而且一般只有下身长裙,没有一套。成品我都没看中,只挑到一件布料,一群店员小姑娘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会儿,其中一个英语最好的告诉我:她可以帮我拿去给裁缝做裙子,加急。就这样,我又认识了Moe Moe Aung。
貌貌昂才十多岁,在这家布店已经工作了两年。第一次缝好拿来的笼基我有些不满意,她又带着我们去裁缝店,按照我想要的方式重新裁剪。顺路她还带我们去了她家,在市中心四、五层楼房组成的高墙背后,沿着竹篾编成的围墙弯弯绕绕地钻进去,她的家是大概6平米的一间低矮黑暗小屋,房里除了一张大床,别无长物,也没剩多少活动空间。貌貌昂说大床是爸爸妈妈住的,又指着天花告诉我,她和妹妹住在隔层上。这简直就是曼德勒市中心的贫民窟住宅。看到这样的住房我们很感慨,七十年代的上海,很多人也不过就是这样的居住条件;这四十年来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虽然许多方面被诟病,但回头看看,普通城市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也好、居住环境也好,都提升了多少倍!
人们对缅甸做总体评价时,总说它就像七八十年代的中国。这话仅仅从城市硬件设施来说算部分正确。从陌生人给人的感觉来说却大不相同。正如亚洲的多数族群一样,现代缅甸人消化吸收能力也非常强。从普通人的行为心态言行上,你甚至看不出就在不久前他们还爆发过8888起义和袈裟革命;但却看得出来,直至1950年代,缅甸的政治经济环境属于亚洲前列,人均生活水平远高于周边国家,仰光甚至是当时亚洲最富裕的城市。这一点,仅仅从缅甸人对下午茶的习惯就能感觉到一斑……说到下午茶,我又怀念起我们的四十街茶馆、东塔曼湖边有着最好喝牛油果汁的茶馆、仰光阳金路口咖喱虾美味无比的茶馆、大金塔街边有玻璃瓶可乐的茶馆、曼德勒邮局门口的地摊茶馆、丹老群岛首府墨吉那家点心超好吃的茶馆、全部行程里所有经过一次和反复去多次的茶馆们……